為了保護自己的母星,埃文諾人抽調了一半的艦隊前來支援。蟲族這一次也一改往常只吃肉不啃硬骨頭的習慣,集結了大批部隊前來參加這一次決戰。
當埃文諾人們發現恆星的光芒被徹底遮蓋,漫天星光已不見蹤跡之時,方才意識到自己的對手擁有著多麼龐大的軍隊,即使他們的武器依然先進,但面對量變引發質變的蟲族,埃文諾人害怕了。
起初,埃文諾人依託行星軌道防禦系統,和蟲族之間上有一戰之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埃文諾的防禦建築被摧毀得所剩無幾,艦隊也傷亡慘重。由於整個母星處於被包圍的狀態,外界原料無法運輸至埃文諾首星,導致艦隊得不到補充,戰艦數量越打越少。而蟲族損失亦相當慘重,蠍子的屍體,厄裡坦的血塊和震爆蟲的的碎片幾乎遮擋住了整個行星,但強大的生育能力讓蟲族的數量始終居高不下,兩者一對比,實際上是埃文諾人的戰損比更高,而埃文諾人卻根本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損失。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月,當疲憊的埃文諾船員從夢中甦醒時,他們驚訝地發現,自己無法與周邊友軍進行聯絡,即便兩艦近在咫尺,也無法傳達任何資訊。
艦隊高層指揮人員不約而同,第一時間趕到旗艦上參加會議,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滿滿的擔心。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竟然能產生如此強大的電磁干擾,不過,這樣一來不僅艦隊通訊受到嚴重影響,由微腦控制的無人戰機根本無法升空,艦隊的制空能力將受到大幅削弱。
無奈之下,艦隊司令部決定採用古老的燈光通訊方式,好在各艦本身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微腦理解燈語的速度可比人要快得多。
蟲族的進攻如約而至,失去了制空權的埃文諾人發現,蟲族的可怕數量遮擋了各艦之間的視線,導致燈光通訊根本無法有效進行。沒有了配合的埃文諾艦隊只能以戰艦為單位各自為戰。一天的戰鬥打下來,艦隊的損失相當嚴重,甚至超過了以往一星期的總損失數,數道防線被蟲族攻破,埃文諾人幾乎是貼著大氣層在進行防守了。
情況危急,埃文諾艦隊司令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全軍突圍,放棄母星!
當突圍命令傳達到各戰艦時,艦長們明白,他們在與蟲族的戰爭中已然失敗,現在是時候儲存有生力量,延續火種了。
第二天一早,艦隊全部集結到一個區域,作戰任務很簡單,每艘戰艦的武器都指向正前方,只攻擊攔路的蟲群,任何戰艦都不準停下來幫助受傷的友艦,只要能夠突圍,他們就尚有一戰之力。
蟲群也沒有料到埃文諾艦隊會突然之間進行突圍,它們的兵力雖然數量依舊非常龐大,但為了包圍埃文諾首星,它們不得不分散自己的部隊。這會兒艦隊主力的突然攻擊倒是打了它們一個措手不及,很輕鬆地就讓埃文諾人突圍了出去。
經過埃文諾首星一戰,星際艦隊損失了十萬艘戰艦,百萬架戰機和數以億計的官兵,至於埃文諾首星上未來得及撤出來的平民數量更是難以估計。巨大的傷亡讓所有埃文諾人都停下工作,為死難者默哀三天。
母星的陷落也讓高層開始反思未來的計劃,他們改變了往日的驕縱心理,認為當務之急是尋找其他可以扶持的文明,讓這些低等文明的人知道蟲族的存在,從而大家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一起對抗蟲族。
可是尋找文明的旅程可謂是長路漫漫,埃文諾手上的現役戰艦沒有一艘能夠獨自挑起這項沉重的任務。經過科學家們給出的意見方案,再透過微腦的模擬,最終敲定了一套方案:即挖空行星核心,將行星改造為難以想象的宇宙戰艦,這就是所謂的行星戰艦。
建造工程非常浩大,首先光是挖空核心難度就相當之大,其次還需要再核心中建造控制室,居住區、蟲洞發生器和無比巨大的行星發動機,再向地幔處填充規模龐大的液態金屬,待其凝固後可形成一千公里厚度的裝甲,這是為了防止行星發動機對星球產生的壓力過大而壓碎行星,地殼處則安裝各式武器,全部武器和行星發動機平時均埋藏於地下,待到需要使用時方才升到表面。
從人類角度難以想象的宏偉工程在埃文諾人手裡不過是小菜一碟,他們透過微腦的精準施工加上強大的科技迅速改造了數十顆無生命跡象的小行星。這些行星戰艦在未來的數萬年內造訪了無數的恆星系,尋找到眾多擁有著孕育文明潛力的星球,他們人為地加快文明的發展速度,儘可能快速地讓這些文明進入星際時代,即使是沒有生命的星系,他們也會建造一座星門用來方便以後的不時之需。而對於這些新生的文明,埃文諾人建立了一個聯盟,每一個文明都是聯盟中的一員。
“我們的維度探險者號,也就是你們所說的月球,正是最早的數十艘行星戰艦之一。”齊魯尼收回圓盤,看到周圍的幾位國家領導人已經從冥想中甦醒,“想來我們在地球軌道上已經呆了一萬多年了,要不是這一次事態緊急,我們可能還會繼續等下去,知道你們主動接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