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的瞭解了情況,張雲飛考慮一下道:“他們這支部隊已經形成了戰鬥力,我看這樣吧,把他們作為整體成立四中隊長,吳漢年當中隊長,那個吳金貴當副中隊長。”
目前他們最要緊的事情是防止敵人的反撲報復,要想一致對外,內部的情況也必須要梳理清楚。
能讓他們安心的自然是給他們名分,按照土匪的腦回路,他們給自己解圍,算是投名狀。
自己要是接納他們,那麼就必須有所表現,就像梁山好漢那樣,給他們一個名分,排個座次啥的。
吳漢年那種村游擊隊名分明顯是不合適的,按照八路軍的入夥規矩,呸,掉溝裡去了,是收編政策。
其實這種收編分兩種,一種是內部的合流,更準確的說叫整編,不論是整編還是收編,原則上保留其原編制的整體性,這樣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對於新加入的部隊,為了讓他們提高和進步,更好的融入新的集體,會派遣一些骨幹幹部來幫助他們。
整編因為是部隊之間的統屬關係變更,都是自己人,要隨意一些,根據情況而定,一般都是增派一些軍事幹部。
而收編的部隊就要謹慎的多了,不過政工幹部是必須要派的,但是為了不激起他們的反感,是不能亂塞人的。
所以張雲飛也沒打算塞多少人,只打算任命一名指導員,這不算是對他們的不信任,指導員是八路軍部隊編制內的規定職務,又不是刻意針對他們而設定的。
可問題的關鍵是,指導員這個職務在他們支隊還真就算特例,為了杜絕引起不必要的猜忌,其他三個中隊指導員也該得配齊了。
這一下子就是四名幹部,還真夠頭疼的,也許自己能以此為契機,讓上級多派幾名幹部下來。
“老張,任命吳漢年為四中隊長,是不是不太合適啊,他畢竟參加工作也不久,他的資歷是不是太淺了點。”朱貨郎有點猶豫道。
這個老朱,對於政工上倒沒提啥意見,反而對吳漢年的任命提出了異議來了。
“沒辦法,工作需要吧,再說了,我可是誇下海口的,誰能拉來一箇中隊,我就讓他中隊長,我總不能失言吧。”張雲飛半開玩笑道。
資歷這種東西,在八路軍的中低階指戰員中,還真不是太看中,一場戰鬥下來,班長都有可能火線提拔為連長,傷亡率太高了。
論資歷,誰都不比誰強多少,就自己和朱貨郎,參軍才幾年?現在自己都已經是團職幹部了,而朱貨郎成為團職估計也不需要太久。
當然了他們都是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不是吳漢年只當過游擊隊員可比的。
但在張雲飛看來,資歷這種東西,多大幾次仗,還沒死就有了。
當然這也只侷限於傷亡率比較高的中低階指戰員,再往上就不同了,像自己和朱貨郎這樣的,目前的天花板就是團職了,沒個十年八年的,估計邁不過去。
從二八五七團這個結婚標準就可以看出來了,我去,咋想到了趙醫生了,這太詭異了。
張雲飛甩掉這種想法,迴歸正題,這雖然是一個結婚標準,但是不論什麼樣的標準,都有一個共性,代表著普適性,平均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