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好意張雲飛還是能感受到的,就算齊大九落井下石般的話中,也透露出一絲關切來。
不過張雲飛還是拒絕了他們的好意,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沒誰是常勝將軍,上次的戰鬥亦非他指揮上有多大的失誤。
在這個人命於草芥的年代,他也見慣了生死,但那畢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就這麼的消逝了。
上級也沒有過於的苛責於他,可是自己的三營損失慘重是不爭的事實,他過不了自己心裡那道坎,接受處分對於他來說,至少在心裡上能好受點。
並非他矯情,也不是自甘頹廢,而是心甘情願的接受這樣的處分,所以他拒絕了趙敏的一番好意,自然的等待刑滿為好。
不過話說回來,習慣了握槍,現在握燒火棍,還真的非常不習慣。
他還真有股開口答應趙醫生幫忙的衝動,卻是硬生生的忍住了。
現在也只有趙醫生才有這個面子,能讓他從輕發落。
不說她的科級幹部身份(這個時期的科級是校級軍官,八路軍中是團職幹部),就她作為一名寶貝疙瘩似的外科醫生,只要開口了,上級都會給她點面子。
現在沒人給他說話,至少在短期內,他只能當伙伕了,是沒希望再次帶兵了。
本來張雲飛已經接受了這樣的現實,可是被他們這麼一規勸,心思又有點活泛了起來。
現在情況有點特殊,這一次大戰,八路軍的戰績輝煌,可是也暴露了自身的實力,使得現在他們的處境也更加的艱難。
鬼子加大了對各根據地的掃蕩,而且國內方面同樣開始對八路軍進行封鎖限制,可謂內外交困。
現在他們部隊又得進行戰略調整,以適應接下來更加殘酷的反掃蕩作戰。
獨立旅在上一階段作戰中損失也不小,所以整個部隊不得不進行縮編,從兩個團縮編為三個團。
沒說錯,就是從兩個團縮編成三個團,這可是八路軍特色的縮編方式,別人是學不來的。
他們旅由二團十八個連,縮編成三團十五個連,團的數量是增多了,但是人員規模和連級數量卻是確確實實的減少了。
獨立旅再次下放地方,主要工作是建立根據地,不需要進行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縮小部隊編制規模,能適應更加靈活的游擊戰。
不過對於張雲飛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一個蘿蔔一個坑,現在別人把坑都填完了,等他刑滿釋放了,就沒坑埋了。
最終他還是忍住了,沒開這個口,不能因為涉及到自身的問題,就想逃避減輕處分,要是這樣還叫啥處分,也對不起那些犧牲的戰友,還是安分做自己的火頭軍,練好自己的廚藝才是正事。
八路軍伙食本來就不好,總是吃不是糊了就是半生不熟的,也不是個事。
雖然他這次他趕不上部隊的人員調整,但張雲飛並不擔心上級就真一直讓他幹伙伕。
炊事員的都是些身上有傷不適合一些部隊的老戰士,要不就是娃娃兵,怎麼可能讓他這種年輕力壯的大小夥子一直幹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