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鬥爭的需要和根據地的不斷壯大,八路軍的抗日武裝也在不斷的壯大,不算那些地方區小隊,縣大隊那種民兵式的抗日武裝。
單單隻算團級規模已經上百,不過數量雖多,實際戰鬥力卻參差不齊,部隊人員從數百到上千不等,裝備就更不用說了,大刀長矛都快成制式武器了,要不怎麼會被鬼子稱為土八路呢。
對於這種編制混亂,人員裝備素質不一的情形,八路軍開始對各個根據地的部隊進行陸續的整訓。
而獨立旅是率先完成整訓編成的部隊,這樣的整訓也算是一種摸底排查,畢竟整訓完成的部隊有著標準的人員和火力配置。
這種有著標準編制人數和裝備標準團稱為基幹團或者地方步兵團,為了和以前已有的這類團區分開,所以加了新編兩字。
話題有點扯遠了,軍人有著堅毅的性格,鋼鐵般的意志,反過來說,就是愛憎分明,比較軸。
而新一團主要由獨立團和新慶支隊這兩支同源的部隊組建而成,這本該是好事。
但是事情往往就是這麼的怪,這兩支部隊不但不親,反而積怨已久,如果作為兄弟單位,互相看不順眼反而能激起鬥志和競爭關係,有了目標和對手,還能提高凝聚力和戰鬥力,起到積極的效果。
問題是現在不是合併到一起嘛,麻煩事情就來了,這種互不對付就不是啥好事了,這就變成了一種扯皮內耗了。
新一團一營和二營還好,他們分別由獨立團和新慶支隊官兵組成,可是三營就不一樣了,由這兩支部隊富餘人員為主,再加上地方上抽調的游擊隊等組成。
這個營就有點複雜了,雖然軍人間也沒有什麼真正的仇怨,但是處理不好,也是會傷士氣和鬥志的。
所以這個營長就有點難產了,如果出自其中一方,必然引起另一方的不滿,外調一名幹部也是不可以。
同樣的會讓外來幹部難做,讓他工作如何開展?站在一方必然就會引起另一方的不滿,中立更可怕,雙方都不滿,那真是裡外不是人。
當然這也不是沒辦法解決,派一名老資格的幹部就好,保證壓制住他們,可是軍隊要的一群嗷嗷叫的桀驁不馴的惡狼,而不是一群跟乖孫子似的綿羊。
外來者只能激化矛盾,壓制同樣不可取,所以張雲飛在這個時候成為了唯一的備選者,他同時有著獨立團和新慶支隊的背景,他的做任何事情和決定都不會被理解為站在某一方。
而且他可是一員難得的戰將,自然被新一團給盯上了,於是他就成為了收拾這個爛攤子不二人選。
他的新慶支隊的前身,那也是個大雜燴,還不是被他給帶出來了。
既然他們有求於自己,張雲飛自然就不客氣的提要求了,他可是不知矜持為何物的。
要物資裝備啥的,想想都不可能了,思來想去也只能要點人手了。
當然要人也是有學問的,不能真的得寸進尺,得把握好分寸,領導才覺得你是一切為了工作出發,是積極的解決問題,如果過了那就是獅子大開口,純扯淡。
所以張雲飛只要了四個人,虎子,鐵蛋,李大煙袋和李二狗。
古政委笑著說他的規格還真夠高的,人家一團長上任最多帶一兩個警衛員啥的,好傢伙你還真夠狠的,直接挖自己老部隊的牆角,還一下子挖走了四員大將,這夠三營肉痛的了。
張雲飛大汗,這四人真要算上人才大將的話,也就李大煙袋,其他人還真算不上,而事實也是如此,三營愉快的放行了。
張雲飛選人的時候,還真沒從人才這方面出發,而是因為他們性格方面都有缺陷,對他們不算放心,所以還是自己帶走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