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的經濟在戰前的頭幾年,還是很成功的。
這樣的成功是表現在兩方面的,第一方面就是德國以不流血的外交手段,來獲得掙服他國的資源來建立收入。
第二方面是德國國內的經濟恢復的十分迅速,希特勒上臺之後,將德國在1932年的600萬失業人數,透過4年的改革減少到100萬人不到,而且根據歷史資料的顯示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也是從1932年到1937年增長了102%,國民收入則增加了1倍。
而製作出如此一片繁榮忙碌的景象的人就是希特勒,以及背希特勒提撥起來的沙赫特博士。
他們倆透過致力於大事擴充公共工程,和刺激私人企業,來瀋陽失業人員獲得大量就業。
當然還有從其它企業那裡獲得稅收,以及金錢。
當然德國的真正復興的基礎,依靠的是重整軍備,但是現在的陳炎龍要的不但是重整軍備,而且還需要真真正正的經濟復興。
所以在二戰之後將會出現,所有最重要的技術發展,例如:
20世紀50年代,電視;
20世紀60年代,大型主機計算機;
20世紀70年代,電子晶片;
20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
20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等一大批先進的科學技術產品,陳炎龍都要讓德國掌握起來,並且使德國的人們得到更加多的工作機會,和過上比較好的國民生活。
最起碼不要讓國內的貧富懸殊出現極大的分化,因為國富必須先要民富。
沒有富裕的經濟國力,根本就沒有辦法發展出更加強大的國家。
“錢真是一個永遠都需要解決的難題啊!還有民生,以及國民經濟!”
當陳炎龍離開了戈培爾的家門後,他就深深地嘆息了一聲,就前往沙赫特博士被囚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