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論度並不高。畢竟這個話題還是太小眾、太冷門了。
韓舟很開心。雖然這次尋寶的收穫,並不歸於自己,但發現了這樣一座古代遺蹟,促進了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播,也是功德無量的事。
和老王、頓格朗喝了頓酒,就告別了。
接下來,他獨自一人返回西雙版納,尋找密林深處的紅色光點寶物。
開著越野車,穿過密林。
樹林越來越密,沒有路,車子漸漸開不進去。
韓舟下車,帶上飲用水,打火機,衛星電話,防野獸噴霧,壓縮食物等,踏上了徒步尋寶的道路。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形容的是楚國先祖開拓荒蠻山嶺,建立國家的艱難歷程。如今韓舟獨自在荒野之中,用柴刀開闢道路,也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非常艱難。
晚上,露宿山林。睡眠很淺,下意識不敢睡太深,怕睡夢中遭遇野獸襲擊。
第二天一早,天才矇矇亮,韓舟聽到帳篷外沙沙的聲音。
驚醒。
開啟帳篷一看,竟然是幾隻大象,在慢悠悠地踱步,往叢林深處走去。
韓舟的第一想法是:危險!
和一般人的印象不同,大象,尤其是野生大象,其實是一種性情頗兇猛的野獸。
西雙版納的野象是亞洲象,體型比非洲象略小,但在人類面前,也是絕對的龐然大物,一腳能踩扁汽車,把人壓成肉泥。
西南地區常常出現的人象衝突,近年來也越來越頻繁。
在一處與寮國接壤的半山區邊境鎮,經常發生野象衝進村落“搶劫”人類農作物的事件。一戶姓王的家庭,從2007年開始,自家地上種的玉米、香蕉、芭蕉、橡膠等作物,由於野象頻頻光顧,基本什麼都收穫不了,最後索性讓地荒著。村民說,一開始還會放炮仗驅趕,但是野象一般是三五成群地來,人們不敢靠近,到最後只好由著它們吃了。
這並非是人類退後一步就能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由於野生環境的食物相對缺乏,很多野象已經養成了到人類的農田裡“尋覓”食物的習性。假如村落為避開野象而搬遷到別處,野象也會跟隨人類的步伐,農田搬到哪裡,它們就跟到哪裡。
由於野象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不敢傷害,否則就要被判刑,這一點讓野象更加肆無忌憚,甚至有人因此而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