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舟道:“怎麼了?”
伊萬指著那一行小字,道:“韓先生,你看這句話。”
韓舟的目光落在了這行小字上。
韓舟搖搖頭:“看不懂。”
伊萬道:“這行俄語的意思很簡單,是作者的署名短句,告訴別人這份稿子是他寫的。”
語氣神神秘秘。
韓舟道:“是誰?”
伊萬不再賣關子,道:“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前面十個字,韓舟聽了毫無感知,聽到後面七個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時候,他就懂了。(俄國人全名真的長,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是這麼長,很難記)
韓舟點頭道:“原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世界著名的大文豪。”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1821年,死於1881年。寫出過《卡拉馬佐夫兄弟》《群魔》《罪與罰》《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等不朽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他的聲名足以與與托爾斯泰並列,代表了俄國文學的巔峰。
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他的處女作——書信體小說《窮人》。1846年1月《窮人》連載於期刊《彼得堡文集》上。1849年因牽涉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而被捕,並宣佈於1849年11月16日執行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的一刻被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癲癇症時常發作。1854 年他終於得到釋放,但是要求必須在西伯利亞服役。
在西伯利亞生活期間,他創作出了著名小說《死屋手記》,這是一部描寫沙俄時代監獄生活的小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期發表的一部重要的作品。
魯迅曾這樣評價他: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類靈魂的偉大審問者,他把小說中的男男女女,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裡,來試煉他們,不但剝去表面的潔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罪惡,而且還有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潔白來。而且還不肯爽快地處死,竭力要放他們活得長久。
托爾斯泰也曾在信件中給予他高度評價:這幾天我身體不好,在讀《死屋手記》。有許多地方忘記了,重讀了一遍,我不知道現代文學之中,包括普希金在內,有哪一部作品寫得比它更好。
是一位公認的大文豪。
伊萬道:“我在俄國生活了很多年,也看過不少陀氏的作品。據我所知,這份手稿應該是從未面世過的。”
伊萬頓了頓,又補充道:“不過,韓先生,我畢竟不是文學專家,所以很難透過閱讀這份手稿來判斷其文學價值,也無法保證這份手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跡。”
老鄉也插嘴道:“如果真的是陀氏的作品,而且從沒面世過,那一旦釋出出去,將會在世界文壇上掀起軒然大波啊。”
伊萬回道:“是啊。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雖然在國內聲名不顯,但是在世界文壇上,確實是巨匠,巨人級的存在。跟寫出《戰爭與和平》的托爾斯泰比,也毫不遜色。”
伊萬看向韓舟,問道:“韓先生,你準備怎麼處理這份手稿?”
韓舟沉默,思考。
他想起了另一個著名的作家,寫《變形記》的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
卡夫卡臨終之前,將所有手稿交給摯友布洛德,要求他悉數銷燬。而布洛德違背其遺囑,整理出版了許多作品。但事實上,布洛德當年並未全部出版卡夫卡的手稿,由他收藏的卡夫卡其他手稿、書信、明信片、素描等作家個人物品,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公開露面。
後來布洛德去世,這些文稿都被寄存在了他的前任秘書,伊斯特·霍夫家裡。霍夫拒絕交出文稿,因此還和備受國內文化精英階層壓力的以色列當局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文學遊戲。直到,1993年,世人才得知霍夫將這些日記文稿存進了特拉維夫的一個銀行保險庫裡。
韓舟想了想,沉吟道:“兩件事。第一,要把手稿全部影印一遍,儲存成PDF,然後釋出到網上,讓所有人都能看到。文學作品的價值在於其思想,作為文物的稿子反而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