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金聖嘆真是個妙人。
有才華,與時殊趣,離經叛道。
他也正是死在了自己的離經叛道上。
金聖嘆37歲的時候,大明滅亡。
清朝入主中原。
當時吳縣的新R縣令任維初,為追收欠稅,鞭打百姓,虧空常平倉的漕糧,激起蘇州士人憤怒。
三月初,金聖嘆與一百多個士人到孔廟聚集,悼念順治帝駕崩,藉機發洩積憤,到衙門給江蘇巡撫朱國治上呈狀紙,控訴任維初,要求罷免其職。
朱國治根本不鳥這幫士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明都忘了,誰還管士林清議?
對清初的官員而言,維護清朝統治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朱國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併為任維初遮瞞迴護,上報京城諸生倡亂抗稅,並驚動先帝之靈。清朝有意威懾江南士族,再逮捕金聖嘆等七名士人,在江寧會審,嚴刑拷問,後以叛逆罪判處斬首,於七月十三日行刑,是為哭廟案。
清朝初鼎革的一段時間,乃至康熙乾隆朝,都有不少類似的案件,類似文字獄。
本質上是因為滿洲人佔據國民比例極少,統治基礎不牢靠,清的上層統治者對下面的不忠、叛逆極為敏感。
經常一點風吹草動就會牽涉起大案。
如著名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這句詩是徐駿寫的。徐駿,字冠卿,康熙五十二年進士。江蘇崑山人,顧炎武(這位的名言是家喻戶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甥孫。
這哥們除了寫了這一句外,還寫了“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還在在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
於是就被雍正給殺了。
這哥們到底有沒有那心思,很難說。但大搞文字獄肯定是不得民心的。
哭廟案後,金聖嘆被判死刑。菜市口殺頭。
臨死前金聖嘆看見家人,神色自若的說:“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他的家人一聽,忍不住嚎啕大哭,圍觀的人也都為之鼻酸,而潸然淚下。
據說金聖嘆的頭被砍下來後,從他的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開啟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也是很黑色幽默。
總之,如金聖嘆、徐駿這般人的遭遇,使得清代的漢族文人越發謹慎、小心,漸漸奴化。
堂堂大臣,見到皇帝也得自稱“奴才”,何其怪哉。
這裡不得不說一個參照。
這人也是金聖嘆的舅父。常看明末歷史文的讀者朋友們肯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