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是一種本地人的認同感。
為了讓自己口音變得更地道,北漂的東北老爺們常常泯去鄉音,努力去說一口北京話。
而北漂的東北女孩子則不必如此。而是經常說一口臺灣話。沙嗲軟糯,招人喜歡。
身份認同埋藏在每個人心中,並非是一件小事。
……
第二天,韓舟和杜子圓見面。
找地方邊吃邊聊。
吃的是烤鴨。
店名是四季民福。一家不錯的烤鴨店。
京城有許多家烤鴨店,高階的家常的,昂貴的便宜的,燜爐的明爐的,都有。
最出名的當然是全聚德,這家老字號享譽大江南北,能與之媲美的恐怕只有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全聚德如今的發展越來越好,但走的路線越來越高階,貴,但味道沒那麼那麼好,只能說中人之姿。相比大董、便宜坊、四季民福等,在口味、價效比等方面未必都有優勢。
當然,外地人來京城,還是會優先吃全聚德,吃的就是個儀式感。
就好像去天津,總得吃個狗不理包子。
說到狗不理包子,不得不說,這個牌子已經基本上毀掉了。
全聚德只能說是競爭力下降,而狗不理包子,則是在本地完全喪失了競爭力,僅靠祖上留下來的名氣,到各處開店,騙些外地人來吃罷了。
去年就發生過一次輿論事件。
一個名叫谷嶽的博主到狗不理包子王府井店試吃,拍影片吐槽。
針對醬肉包子,谷嶽稱“感覺裡面全是肥肉”“特別膩”“很空”,“全是藕,有點肉丁,醬肉在哪兒?醬肥肉嗎?”。
品嚐過豬肉包後,谷嶽道,“肉餡確實有點少,基本上和吃半個饅頭似的。”影片中,他稱兩屜包子“吃了一下,實在吃不下去了。”不過,他也表示,“沒有那麼難吃”,並認為“這種質量20塊錢差不多了,100塊錢兩屜有點貴。”
此外,谷嶽還稱,在大眾點評網上這家店的評分是2.85分,在王府井地區的餐廳中“評分最低”。
影片一出,頓時惹火了狗不理包子公司。
狗不理包子王府井總店發宣告稱影片釋出者侵犯了餐廳名譽權,餐廳將追究相關人員和網路媒體的法律責任。但隨後又刪除“王府井狗不理店”微博賬號,宣告也被刪除。
這種豪橫姿態引發了網友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