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二接待黃吉祥等一干大唐忠臣縣令的時候,福寶則在石城縣溜達。
石城縣,並不是什麼繁華之地。
說得難聽點爾,石城縣簡直可以稱之為窮困。
尤其是在黃吉祥等人擺開車馬跟劫運道對抗之後,石城縣的日子就越發難過了。
石城縣,坐落在三水交匯之地,若是水運搞好了,這石城縣本該是富裕之地。可惜的是,因為水匪為禍,黃吉祥到任後,便頒佈了一道告示,廢棄石城縣的幾個重要碼頭,派遣鎮軍在碼頭駐紮,嚴控船運。
沒了船運,石城縣的水匪也沒了進項,自然也就散了去。
於是,黃吉祥在年終考評,得了個優等。
為官不過一年,便消除了境內的水匪災患,這是何等的本事?
朝廷吏部的考功司,並不會親自下來了解石城縣的情況,他們只知道石城縣的水匪災患沒了,這要不是功績,什麼是功績?
至於石城縣百姓的日子是不是難過?
還真的沒幾個人在意。
福寶在石城縣的街上轉了沒多久,就沒了興趣。
偌大的一個縣城,鋪子都沒有幾間,售賣的東西都是少得可憐。
然後,聽到了街上百姓賭黃吉祥這位大清官的評價,福寶就一個感覺,石城縣百姓攤上了黃吉祥這麼個清官能臣,真的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
為了清除水匪,便控制了船運。
這叫啥?
這叫因噎廢食!
石城縣的田地貧瘠,百姓靠養蠶種麻,織布維持生計。可隨著船運被控制,百姓的桑麻之路幾乎斷絕。
偏偏黃吉祥也是個狠的。
知道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他便輕徭薄賦,為民請命。
甚至於,黃吉祥經常下到田間地頭,跟百姓同甘共苦地幹活兒。
每每有百姓遇到了地方財富人家的欺負,黃吉祥都是為民做主。
就這樣,黃吉祥在石城縣打造了一個黃青天的美名。
黃吉祥是個好官嗎?
這事兒,還真的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反正石城縣的百姓,都是認可黃吉祥的。
等福寶從街上回到她跟徐老二的臨時宅邸,就看到自家二哥在一個人喝悶酒。
“二哥,你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