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沒有聖上的旨意,我等實在是不好做太多的事情啊!”
襄城侯蕭雲鐸小聲開口。
作為世襲罔替的開國勳貴,襄城侯府跟李氏皇族的牽扯頗深。這蕭雲鐸本人,娶的乃是皇室郡主,雖然只是庶出的郡主,但郡主到底是郡主。
從輩分上來講,襄城侯蕭雲鐸得稱呼大長公主一聲姑母,要稱呼永平帝一聲大舅兄。
按理說,以蕭雲鐸跟皇室的關係,他合該得到十分的重用。可事實上,蕭雲鐸這位侯爺並不怎麼受待見。
為什麼不受待見?
這其實並不是多麼難猜測的事情。
大門大戶尚且齷蹉一頓,這皇室之中的齷蹉,比起一般的大門大戶,更是厲害了不知道多少倍。
襄城侯不想麻煩上身,那就更得小心翼翼地做人。
若是他隨隨便便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一旦永平帝怪責下來,牽連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襄城侯府。
襄城侯府雖然遠遠比不得一門三公的徐府,但作為跟徐府一樣的開國勳貴,襄城侯府也是家大業大,子孫繁多。
“襄城侯無需為此煩惱,此事,本宮擔下了!”
“如今,北蠻未平,北境又有野人下山,西南之地,劫運道更是立國,分裂我大唐疆土。”
“我大唐,子開國太祖皇帝立國至今,已經百餘年,一直都是國泰民安。”
“可見,我大唐是受上天庇佑的。”
“此次亂局,應是我大唐的一劫。”
“人生一世,尚且有大劫小難。一國皇朝,也是如此。只要渡過此劫,我大唐國運必然又將延續百年。而諸位,都將是我大唐的功臣!”
“本宮在此以太祖皇帝立誓,諸君不負我大唐,我大唐定不負諸位!”
大長公主一番言語,說的這些文武大臣和勳貴都是情緒激動,大有為大唐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架勢。
這一刻,沒有人去想,為什麼大長公主做了皇帝該做的事情?
相反,此時此刻,這些人都莫名地產生了一個念頭,那就是隻要大長公主在,大唐便還有希望。
等到這些人離開,大長公主只是稍稍坐了一會兒,便讓人準備車駕,她要進宮。
大長公主並沒有因為自己得到了這些文武大臣的愛戴就忘乎所以,她可是圖謀甚遠的。如今的朝堂上,永平帝依舊是正統,雖然他最近的確是幹了很多的爛事兒,但想要讓朝堂上下對永平帝失望,還差些火候。
所以,不管做什麼,大長公主眼下都只能打著永平帝的旗號。
她此番被朝中文武大臣和勳貴們一起登門,這事兒肯定得跟永平帝說一下。
雖然皇城司已經在大長公主的掌控下,但大長公主可不認為她就能徹底斷了皇帝的耳目。畢竟,夜鶯的存在,大長公主是知道的。
夜鶯,是受太后掌控的。
曾經夜鶯並不是單純受太后掌控,而是太后跟徐府老太君一起掌握。而今徐老太君不在了,夜鶯就成了太后手裡的勢力。
夜鶯的強大,大長公主從來不懷疑。
因此在沒有掌握絕對的主動權之前,她必須扮演好永平帝的好姑母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