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搜證的區域是太師府,首先是我找到的一些奏章,擺在桌面上的那些幾乎全是彈劾易將軍的。”
“從行軍打仗苛待將士們、好戰、行事律下兇惡,以及暴戾,不堪重用等等。”
“但大多是僅僅開了一個頭,然後我在書架上找到了一些書信和一個硯臺。”
“書信的內容是各文官寄來的,希望周太師作為文官之首,可以多多向舒帝彈劾易將軍。”
“最新的這封有詳細內容,是說易將軍大勝而歸,那些投靠他的武官和嘍囉們已經有仗勢欺人的作為了,希望周太師能設法打壓。”
“然後就是那個硯臺,背面寫著一個“易”字,雖然摔成了幾塊,但看上去仍舊是精心收存的。”
舒梨頓了頓:“我想聽聽周太師怎麼說。”
“我剛才在介紹身份時就說過,我和易將軍政見不和,關係並不親密。”
周太師緩緩開口:“我以前以為易將軍是個可以提攜的後輩,一度不顧忌文武官的對立還幫過他。”
“直到一年前,他突然求陛下給他賜婚,要娶的還是比他小了十歲的安公主。”
“我把他請到府上,想勸他打消這個念頭。不過最後還是不歡而散,我打碎了他送來的硯臺,從此不跟他來往。”
“後來舒帝下旨賜婚了,但要求易將軍必須拿南晏十座邊城和守邊大將寧世子的命來換。”
“他手段凌厲,一年來行事作風與之前大不一樣,彈劾他的書信奏摺在我這裡越積越多,也就走到了今天這種地步。”
“好的,我沒有其他問題。”舒梨提煉出重點記在了本子上,下了麥序。
周太師繼續說了下去:“我搜證區域是驛館徐大臣的房間。”
“我在徐大臣的包袱裡找到了一塊黑色的令牌,正面刻著一個寧字,後面刻著十一軍三個字。”
“徐大臣來到我朝時,告知的身份是文官。然後根據證據宮人口供來說,徐大臣接住了差點摔出去的杯盞。”
“然後我在枕頭下找到了一封密信,是寧世子寫的。”
“信上說,寧世子自知南晏皇室不會保他,只求你護寧郡主周全,把她帶出南晏,給她自由。”
“最後,徐大臣的房中還掛著一把佩劍,顯示為他經常使用。”
“徐大臣你為什麼帶寧郡主直入靖唐皇城呢?”
徐大臣開麥之後有一宣告顯的雜聲,像是不小心碰到了什麼東西一樣。
“寧世子死在易將軍手上,我本想安頓好郡主,獨自來找他報仇。但南晏選來選去,竟然選了寧郡主來和親。”
“於是我混入和親隊伍,打算報仇成功後再帶郡主離開。”
周太師驚訝:“就沒了?”
徐大臣“嗯”了一聲。
“那我過了,沒搜到其他的線索。”
下一個是安公主開口。
“我去了寧郡主的房間,在她放衣服的箱子裡,有一件明顯和其他的都不同的粗布衣裳。不僅舊,針腳也特別差。”
“她的包袱裡有一個小瓷瓶,上面寫著:一丸解百毒,裡面是空的,應該已經吃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