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的近地軌道,一艘巨大的榮光女王級戰列巡洋艦停泊著,那是第十三軍因,極限戰士的旗艦,馬庫拉格之耀號,也是此次接新帝迴歸所用的星艦。
馬庫拉格之耀號的指揮室,極限戰士的軍團長羅保特·基裡曼正站在寬廣的舷窗前,望著窗外的藍星。
多麼的像帝皇口中那個曾經的地球(神聖泰拉),藍色的海洋,綠色的大地。
而不是像地球一樣蓋滿了建築,住滿了人……
似乎有那麼一點點理解帝皇他為什麼會離開地球了,留下了那麼一個爛攤子。
這幾千年自己為了帝國鞠躬盡瘁,結果現在突然多了個不過百歲的小孩來對著自己指手畫腳。
“靠!”
想到這,基裡曼一挙打在了面前的舷窗上,要不是這片玻璃是機械神教特地加固過的,基裡曼這一拳會直砸穿它。
作為極限戰士軍團的基因原體,基裡曼甚至有著比肩老帝王的力量。
“軍團長,帝皇馬上就要到了。”指揮室的大門開啟,一名士官走了進來。
“行,下去吧。”基裡曼揮了揮手,打發走了士官。
“唉,都是些什麼事啊……”
基裡曼嘆了口氣,搖搖頭,坐回了座位上。
“希望新皇不會讓我失望吧。”
窗外,是一艘小型的登陸艦,噴塗著帝國國教的徽章。
指揮室中,凌湚坐在辦公桌後,翻看著溟濛給他的聖典。
手術後的變化
各器官的特殊功能已在上文列出。雖然戰團的藥劑師和外科醫師能夠完成必要的植入手術,他們對每一項器官的具體機能缺乏必要了解。所有相關程式都已極其古老。手術程式被代代相傳,變得越來越儀式化,還受到了曲解。因為這些原因,不同戰團的各種器官的效果往往不同,由戰團的基因種子及外科手術的異化程度決定。在一些戰團,基因種子突變,有缺陷的外科手術,或不當的術後調養,扭曲了植入器官的功能。例如,飲血者戰團的基因偵測神經【omophagea】基因種子發生變異,所以所有團員都對鮮血有超自然的渴望。在其他戰團,個別器官或根本無效,或已完全失蹤。
受精卵再造
基因種子只能從活著(或剛死)的星際戰士體內取下的一個或一對基因存收腺中提取。因為這個目的,星際戰士的藥劑師攜帶一個特殊裝置,稱為回收器【reductor】,能夠在戰場上取下殉職戰士的基因存收腺。基因存收腺的作用是為戰團的存續保留基因種子。除此沒有任何方法制造受精卵。因此,每個戰團庫存的基因種子都是獨一 無二的。基因種子對一個戰團有極大的宗教意義,代表了它的特性和未來。沒有基因種子,戰團就不再有未來。一種基因種子的消失意味著永遠失去一種受精卵。階段18或19的基因種子的消失從根本上意味著一個戰團的終結。
因為每個星際戰士一生只有兩個基因存收腺,戰團製造新星際戰士的速度是有限的。一個遭受慘重損失的戰團需要要花費許多年來重建。如果星際戰士暴露於強輻射下,或者受到其他遺傳干擾,基因種子會失效。不同戰團的基因存收腺記憶體儲基因種子的效率各不相同,所以一些戰團能夠比其他的戰團更快的增補新兵。
新戰團
根據戰團憲章,每個戰團都必須將其5%的遺傳物質上交火星上的機械神教【Adeptus Mechanicus on Mars】。這種“什一稅”有兩個目的。首先,它使機械神教能夠監管各戰團的健康狀態。其次,它使得機械神教為建立新戰團儲存基因種子。
新戰團不是一夜建成的。每一種受精卵都要相應選出合適的基因種子。接著,受精卵在看護下生長,並被植入人類奴隸試驗體內。這些奴隸試驗體必須保證生物學引數正常且沒有任何突變。奴隸試驗體的全部生活都侷限於靜止的實驗艙內。雖然保留了意識,但他們完全不能活動,只是充當各類受精卵用以發育的媒介。從最初的奴隸得到兩個基因存收腺,然後分別植入另外兩個奴隸體內,收穫4個基因存收腺,照此一直繼續。製造1000套健康的器官將花費55年。這些器官必須取得機械神教導師的官方審批,然後由帝國最高領主議會【High Lords of Terra】向帝皇請示(PS:似乎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儀式而已)。只有帝皇才能授權許可新戰團的建立。
徵兵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