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林寺的中興,聲譽鵲起,四方禪僧、香客等慕名而來,這當中,學佛修行的有之;慕名而來一睹六祖風采的有之;留寺打雜的也有之……真個是:行人如鯽,人氣鼎沸,好一派太平盛世,香火鼎盛的景象。 在眾多慕名而來寶林寺的人中,有一個奇怪而又有幾分神秘的老年僧人。
他的臉上留著許多傷疤,再加上多年歲月的烙印,顯得有些扭曲,有些變形。
他整天沉默寡言,從不與人接觸;他不念經,不聽法,每天只是扛著大掃帚,打掃著寶林寺門前那一段長長的道路。
儀鳳二年(677年 春天,曹溪兩側,李花雪白,似在綠坡上覆做了一層瑞雪,也為禪門增添了幾分高雅的聖潔。
當時,大唐的皇帝篤信佛教,故此,全國各地的官吏、民眾向佛之心也異常迫切。
韶州韋刺史也十分信佛,在一元復始,春暖花開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親自率領部屬十餘人前往寶林寺,請求六祖惠能到韶州大梵寺,為眾人開緣說法。
在曹侯村村口,劉志略與曹叔良正在村口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榕樹下與村中一班年輕後生仔、後生女講古……
這時,韶州韋刺史,坐著轎子,後面跟著數十位隨從官員,從大路上走過。
“又有達官貴人來找六祖大師了。”劉志略看了看正在滔滔不絕講古仔的曹叔良說。
曹叔良抬頭一看, “哎呀!這是咱們韶州刺史韋大人的坐轎。韋大人可是個好官,特別體恤百姓。”
劉志略說:“噢,是父母官呀!可是,六祖大師連皇帝的奉請都不接受,更不會巴結這些權貴。”
他們目送韋刺史一行向寶林寺走去。
韋刺史在隨從們的簇擁下,來到寶林寺客堂。慧詹趕緊去方丈請師父出面迎接父母官。
不一會兒,法達、法海侍奉著六祖走了進來。
韋刺史起身合十鞠躬:“大師。”
六祖還禮說:“韋大人光臨敝寺,有失遠迎。”
韋刺史說:“下官不敢驚動大師法駕,所以未經通報,冒昧前來。”
六祖示意說:“韋大人請坐。慧詹,看茶。”
入坐後,六祖說:“韋大人公務繁忙,怎麼有閒暇到曹溪來?”
“不瞞大師,弟子今日前來,一則參拜您這活菩薩,聆聽法音;二來,想請六祖下山,去韶州城裡的大梵寺開講佛法。”
法海插言說:“韋大人有所不知,我師父年事已高,近日又多不適,恐鞍馬勞困,有礙法體。”
“這……”韋刺史看看六祖,接著又說,“大師貴體欠安,婉拒皇上詔請之事,下官也曾耳聞。不過……”
六祖說:“韋大人,你不必為難,若是於佛法有不明之處,就請提出來,貧僧盡己所能,與大人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