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手伸得越長,基地大量的基礎技術人員也就有了工作可幹。
趙熙歡天喜地的告辭,去找汪貴林,要把長空一號的翅膀跟尾翼拆下來,晚上透過火車運輸出去。
“你還說我呢,自己隨意立項。就這麼一個想法,什麼都得不到,咱們一百多萬就沒了。”鄭宇成在趙熙走後,不停抱怨。
“你敢不敢再摳門一些?這真不是白給他們。以後跟我們的合作,他們肯定會盡心盡力的。”謝凱說道,“要是搞出來,咱們可就能佔大便宜了。”
“佔什麼便宜?誰知道多久才能看到成果?”鄭宇成不滿就在這裡。
能看到希望的,他覺得可以掙錢的,投入再多的經費他都不介意。
“如果讓戰鬥機能靈活地在空中做出各種機動,你說空軍打靶,是選擇那些普通靶機還是戰鬥機改造而成的靶機?”謝凱問道,“如果可以靈活操縱,那些缺乏飛行員,沒有能力培訓飛行員的國家,是否會感興趣?”
謝凱描繪的前景,讓鄭宇成不相信。
“國內飛行員都沒有充足的經費飛行呢。”
“飛行員飛行跟遠端遙控,完全不一樣好吧?如果在戰時,遙控飛機攜帶彈藥進入戰場,根本就不用擔心被擊落。有人駕駛戰鬥機,被擊落後,飛行員的安全問題很嚴峻,培養一名飛行員不容易……遙控操作容易多了,不被擊落,回來繼續加油丟炸彈什麼的……”謝凱知道,這座作戰模式很難說服鄭宇成。
殲六在83年就已經停產,空軍的作戰主力成為殲7跟殲8II,龐大數量的殲六依然沒有完全退役。
五千多架殲六,退役後如何處理,可是困擾著軍方的大難題。
殲六改造靶機,無人作戰飛機,這是後來的道路。
謝凱提前給出答案,不管是做靶機,還是做無人戰鬥機賣給伊拉克等國,都是可行的。
最好是海灣戰爭前搞出來,到時候賣一批給薩達姆,看看作戰表現如何。
表現好,國內這五千多架退役的殲六改造,就將會是一筆龐大的利潤。
賣給那些飛行員匱乏的國家,更是大把的外匯。
無人機不需要飛行員經歷漫長的訓練,只要培訓出遙控的技術人員就行。
鍵盤飛行員的要求,遠遠沒法比真實的飛行員要求那樣苛刻。
躲在幾百甚至幾千公里之外遙控戰鬥機的鍵盤飛行員,不用面臨危險,更會勇往直前。
“殲六改成無人機,真的能行?那可比靶機更大,更重。”鄭宇成覺得謝凱說的都是歪理,“需要的技術可不是一點點。”
“如果技術難度太大,趙總會一點意見都沒有?”謝凱翻著白眼兒說道,“他們之前肯定就在打這主意,缺乏經費。”
“上級能同意?”
“退役的六爺,數量龐大,如何處理?難道拆掉?那需要的經費也不是一點點。”國內的戰鬥機,即使退役了,也都是封存起來。
就怕到時候打仗先進裝備都打光了,地面部隊只能等著挨轟炸。
從抗日戰爭走出來的解放軍,對於敵人來自空中的打擊可是有著骨子裡的深刻記憶。
小鬼子的戰鬥機可以追著軍隊掃射,美軍的戰鬥機梯隊可以持續不斷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