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說的理論,沒有問題。
但是跟國際主流發展理論有著太大的差距。
“追隨潮流永遠只能走在別人後面,只有創造潮流才是一個軍事大國發展自己的唯一出路。”謝凱認真地說道,“我們建國曆史很短,工業發展根比國外少了將近一百五十年。如果我們只追隨他們,我們需要多長時間?”
謝凱的話,讓人無法反駁。
也無從反駁。
國內一直都是在按照國外所走的道路前行。
“所以,我們不能去考慮國外怎樣,而是考慮我們的需求。我們的這個專案,就是用於作為359坦克後方火力支援而存在的,我們的目的,是出口!國內軍方太窮,如此先進的,目前階段,他們買不起幾門。”鄭宇成說道。
軍方一年經費就那麼點,按照謝凱的預算,這樣的火炮,一門就能賣兩三百萬美元,換成軟妹並都是五六百萬甚至更多。
軍方能配備多少?
這炮,依然是奔著伊拉克人以及伊朗人的錢袋子而去的。
“大家對於火炮口徑有什麼想法,可以說一說。”鄭宇成見其他人不反駁,開始提出火炮口徑的問題,“根據我們現有的技術,52倍身管可能有著很大的難度,45倍應該不是問題。”
359坦克的坦克炮身管長度是兩種,自用型號45倍徑,外貿型號39倍徑。
同時,45倍甚至50倍徑可能用於國內完全形態的三代坦克。
“我覺得,口徑越大,威力也就越大,52倍徑身管的155火炮最好!”曹雲陽第一個說道。
對於國內的火炮專家來說,別說155,只要技術足夠,甚至巴不得搞出203毫米口徑的自行火炮。
“122毫米口徑火炮技術更成熟,同時使用的範圍也更廣。”在這方面,黃愛民覺得他挺有話語權的。
122毫米口徑火炮,在國際上是比較普遍的。
152毫米口徑以上,都是軍級部隊的火力支援,小國家一共都湊不出一個軍的部隊呢。
向著外貿,122毫米更好。
“不,152口徑的火炮威力更大,射程範圍更廣,雖然載彈量要少很多,不過威力足夠彌補,射程範圍更廣……”曹雲陽跟國內大多數人一樣,屬於大炮兵思想。
口徑越大,大炮的威力也就越大。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國內炮兵最終才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炮兵。
“口徑即真理,射程即正義。”曹雲陽進一步強調。
“我還是覺得,122毫米口徑更合適。作為坦克部隊的火力支援,這種口徑的火炮就足夠了,射程只要達到30公里就足夠滿足要求。”
“我們的坦克炮口徑就是125毫米,你用122毫米口徑作為支援?這不是寒酸麼!”鄭宇成開口了。
在他們的看法中,同樣是口徑越大的火炮,威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