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的魏老頭詢問眾人。
商量出方案,他們就會動手開始拆卸各個部件甚至零件。
“先搞一些替代的零部件,逐步更換,更換下來的拿去理化分析,弄清楚用的什麼材料,特性如何。”
“我同意老梁的意見。不過我們必須挨個更換,確保裝配精度。”
“先從非關鍵部件開始,弄出一個就替換一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搞出來的零件能跟原來的完全配合起來,儘可能地達到原來的精度要求。”
一幫子老頭你一言我一語,旁邊的人,都弄不明白他們在討論什麼。
仿製,不是應該先得拆卸開來對零件進行測繪麼?
甚至他們就沒有問陳德貴要測量工具。
“鄭主任,您讓人去幫我們把工具從車上給搬下來吧。”很快,魏老頭等人就拿出了方案,對鄭宇成說道。
好像鄭宇成不是他們的領導一般。
陳德貴聽了,趕緊安排人去搬那些車上的工具。
十多個木頭製成的小箱子,也不知道里面裝著一些什麼,並不是太重。
工具箱過來,三三兩兩圍在裝置前面研究如何下手的老頭們各自找到自己的工具箱,當裡面開啟,所有人都傻眼了。
裡面並沒有任何高精密的工具,如果非得說有,千分尺就算是最頂級的精密測量儀器了。
工具箱裡面,大多數都是各種型別的銼刀,砂紙,甚至還有棉布,絲綢等!
九級鉗工使用的神器!
主要還是銼刀。
江湖流傳,一把銼刀在手,鉗工天下走。
“鄭主任,他們用這些裝置……”陳同安有些擔心,“一旦拆下來裝不回去,那就麻煩了。”
“放心吧,他們心中有數,每個人的工具,都是他們自己使用了很多年,自己計量的。”鄭宇成平靜地說道,“航天的火箭跟導彈,很多高精度零件,他們就是靠著這些量具加工出來的。”
謝凱知道,這些老頭的量具,都不是市面上那種普通的貨,雖然是機械的,測量精度不高,配合這些老頭的經驗,比世界上最精密的電子測量裝置精度還高。
有些裝置,兩三個老頭一組,有些裝置,則是一個人動手。
他們把各個位置的零件小心翼翼地拆卸下來,再裝上去,然後再拆下來,裝上去,確保可以在拆卸之後裝回原來的位置。
時間就這樣緩緩過去,成同安的人早就哈切連天,卻沒法去休息,老頭子們需要他們的配合,詢問他們個個部位產生的作用,與其他部位見的關係,精度差多少會造成什麼影響。
“不是說要準備拆了嗎?天都要亮了。”陳德貴有些著急。
他很想問,老頭們行不行。
“你要不滿意,可以去睡覺。”鄭宇成對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