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放棄?之前你認為超7不符合海軍發展,這麼多年,不斷的修改,國產發動機渦扇6G效能也成熟穩定,藍軍對超7的實驗,我們一直都在關注著。”鄭銘著實不明白謝凱為什麼要拒絕賣超7給海軍。
如果沒有殲10,可以說,超7是國內自主研發最先進的戰機。
相對殲10這樣的單發戰機,超7乙雖然效能要差一些,可以算是殲10的簡配版,但是更適合海軍。
“現在,超7確實可以提供給海軍了。鄭部長,海軍準備採購多少?”
謝凱的回答,讓鄭銘意外。
也讓132廠的大佬們意外。
“你不反對?”鄭銘難以相信。
太意外了。
“為什麼要反對?這款戰機,改到最後,很多配置跟殲10一樣,又沒法對外出口,國內要是沒有訂單,就沒法繼續改進下去了。”謝凱嘆了口氣。
如果不是基地內部軍品跟民品專案矛盾太大,超7依然沒有必要提供給空軍。
殲8II海軍航空兵都沒有裝備多少。
一旦海軍裝備了超7乙,最後很大可能就會選擇超7乙上艦。
原本的設計,就是為了超7乙上艦,可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進設計,哪怕技術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相對強力艦載戰鬥機來說,超7乙也還沒有解決在上艦後起降跟攜帶彈藥燃油的平衡問題。
這會影響到航程。
裡面的關鍵,謝凱沒法解釋。
超7系列,已經跟原來的梟龍沒有了任何關係,效能遠比梟龍更強。
除了出口,謝凱最初的想法,只是讓這款戰機成為一些戰機技術的論證機。畢竟,這款戰機,雖然最開始是以殲9的研發成果作為基礎,為了論證殲10的一些技術,有了殲10的影子跟風格,甚至還融入了F14、蘇27、蘇30的一些設計。
整個世界上,這是唯一一款真正融合了蘇聯技術跟西方標準的戰機。
可以說,超7是一款帶鴨翼的幻影;也可是說是雙發的殲10;三角翼變成可變後掠翼,又是F14的縮小版;外形氣動佈局進行隱身設計的修改,又有了殲20的影子;甚至略微向下的機頭,又可以看成是蘇27的風格……
整成現在這樣,謝凱其實也很頭大。
可他不準備接手基地的管理,也不願意去插手基地內部的矛盾。
超7現在就這樣下馬,太過浪費。
之前給鄭銘看到的那架改進了的戰機,也是超7的改進成果。
這樣繼續改進下去,最後是否會出現一款超越F35的戰機,謝凱同樣是不知道的。
終究,他不是航天領域的戰鬥機設計專家。
“那邊的問題很嚴重了?”鄭銘從謝凱的話裡面聽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