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軍工子弟> 1890 聯盟的遺產,你們憑什麼繼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890 聯盟的遺產,你們憑什麼繼承 (3 / 4)

“呵呵,不是敵對?從工業革命開始,資本主義萌芽,工業化生產的產品就需要更加龐大的市場……現在整個歐洲跟美國,他們對市場需求很大,可世界上的市場,幾乎都已經飽和了,如果再增加一批工業能力不差的國家,會如何?”

謝凱的話,讓馬卡洛夫無法回答。

他不知道以後會如何。

世界經濟,已經很多年增長緩慢了。

速度非常緩慢。

就因為市場需求增長不夠快速。

“國家與國家,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友誼。能跟整個西方抗衡的蘇聯沒有了,但是,蘇聯原本的加盟國,卻有不弱於西方國家的技術能力跟生產能力,如果蘇聯的軍工生產能力,全部轉化到民用市場領域,就像我們國內的改革開放一樣……”

謝凱的話,讓馬卡洛夫悚然而驚。

中國的改革開放,雖然才持續十多年,但是取得的成果,震驚了整個世界。

在蘇聯解體前兩年,蘇聯政府就已經意識到問題,準備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畢竟,蘇聯無論是國力的雄厚程度,還是技術能力,都不是中國可以比的。

如果蘇聯也那樣,發展將會比中國更快。

可惜,最終蘇聯政府迴天乏力,加上很多加盟共和國並不願意繼續留在聯盟內,成為資源供應國,讓聯盟所有的資源都用來發展大毛。

改革失敗了。

蘇聯沒有了。

即使蘇聯沒了,那些技術實力,依然在的。

可現在,經濟已經崩潰了。

任何一個國家,只要真心想要改革,國家統一規劃,同樣可以把軍用技術轉化到民用領域,這樣發展會很快。

技術跟資金沒有問題。

可市場呢?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世界上的經濟競爭本來就極其慘烈,哪怕是北約內部國家,競爭也是慘烈得不行。

再增加原本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競爭,市場將會變得更小。

“所以說,無論如何,西方國家都不會真心希望我們發展起來?”馬卡洛夫不是政治家。

也不是經濟學家。

謝凱的解釋,讓他卻能很直管地理解。

競爭,無處不在。

“換成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公司,都不希望有競爭對手,希望所有的市場都被他們佔有,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而有更高的利潤,就可以在技術研發中投入更多,技術領先更多,競爭力更強……”

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