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安225,動了“要不,直接用安124運回去?”
看著謝凱有些瘋狂的神態,柳東盛心中的擔憂越來越嚴重。
安225的風險,比安124高多了。
雖然,他的機組成員都是從蘇聯戰略空軍招募的飛行員跟機械師。
“不,安124的風險遠比安225更大。我們可以得到安225,卻沒法得到安124,尤其是現在。”謝凱嘆了口氣。
不是他不想弄安124。
柳東盛沒法理解。
對他來說,實在不清楚為什麼安225這種體型更大,運載能力更強,戰略地位更重要的飛機,怎麼可能比安124更容易搞到呢。
要真的這樣,他這買一架改裝成商務機,有這麼容易麼?
安225的戰略地位遠比安124高很多。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國家,都不會允許我們擁有太強的戰略運輸能力。安124,烏克蘭政府手中數量不少,而且空軍也無法養起。只要搞回去,就能建立戰略投送能力……”謝凱對柳東盛解釋著。
柳東盛看著他,更是疑惑,“安225的貨艙運載能力可達到250噸,比安124的150噸多了100噸……同時,還改造的有運載火箭發射能力,戰略作用更大……”
謝凱苦笑著搖頭。
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的。
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樣。
“安225,能形成規模運輸能力嗎?我們搞回去,能製造出來麼?”
謝凱的問題,讓柳東盛瞬間明白了。
“之前我們購買了全套的安22生產技術,雖然尚未消化,但是這跟安124的技術差距並不是特別大。而安225也是在安124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即使西方國家不阻攔,烏克蘭人自己都不會同意。
他們不會同意賣安124給中國的。
所以,從一開始,無論是謝凱,還是紅旗集團,甚至是空軍,都沒有考慮這東西。
安東諾夫不會那麼傻來扶持競爭對手。
何況,只要得到安124,一旦消化完成了安22的技術,有了如同D18T那樣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中國在大飛機的研製上,速度將會更快。
誰會樂意看到競爭對手快速發展?
誰會樂意讓本來就屬於自己才擁有競爭力的市場出現競爭對手?
“所以,不要去提這事兒。讓他們先練習。”謝凱嘆了口氣。
“烏克蘭人提出,航空燃油要4000美元一噸。只是加滿油,一次都要將近90萬美元……”柳東盛也有些肉痛。
該死的烏克蘭人,完全是訛詐。
謝凱甚至沒有問烏克蘭人用什麼理由來要這麼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