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楊方媛不滿了,“一個新產品,得到資源傾斜是正常的,可所有資源……”
作為廣告部負責人,自然要了解原因。
“這關係到VCD這個領域的標準制定。我們要當標準制定者,而不是去使用別人的標準!”謝凱沒有具體解釋,“到時候會有人找你談的。”
謝凱說完,就不吭聲了。
饒是楊方媛非常不滿,也沒奈何。
“廖叔,他這現在越來越武斷,難道就沒人限制他?”楊方媛出來就抱怨,氣憤,讓她畫著精緻妝容的臉都有些扭曲。
被氣的。
廖卓林嘆了口氣。
有些事兒,他知道,卻不能說。
謝凱才是整個紅旗集團的幕後控制者。
對於楊方媛的等人的疑惑,謝凱並沒有多重視。
雖然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對謝凱來說,依然不夠。
原本萬燕的產品,雖然沒有申請專利,加上核心的影片解碼晶片掌握在跟萬燕合作的CCUBE公司,也就是孫燕生搞的公司,為了利潤,他們根本就不會考慮萬燕死活,反正不管萬燕如何,CCUBE有了影片解碼晶片專利,利潤都不會少。
索尼、飛利浦、JVC、松下等國際巨頭,還有國內尚未冒出頭的那些品牌。
很多時候,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並不是什麼好事。
在這之前,VCD根本沒有客戶瞭解,所以紅旗集團才會在一開始砸入大量的廣告費;等到市場宣傳的差不多了,就會出現新的市場競爭者,他們很可能會仿製國光公司的,研發費用就少了,到時候就得拼產能拼價格;更重要的是有些技術國際巨頭也不老少。
CD技術早期專利基本上屬於飛利浦跟索尼,謝凱為了避免造成專利之爭,直接推出了鐳射存貯技術,跟最早開發出這個的飛利浦公司有著不小的差別,否則也拿不到專利。
即使這樣,飛利浦跟索尼這兩家公司,也將會成為國光最大的阻力。
大家技術標準不同,要掌握話語權,就得在市場上廝殺出來。兩家公司都是實力雄厚的老牌公司,而且也會為了國際市場而拼命阻擊國光VCD。
更重要的一個問題,片源這塊。
為了解決片源問題,國光跟國內及香江的音響出版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他們的版權都由國光根據銷量分成,而客戶付出的成本將會是非常小的。
這也是為了杜絕盜版而不得不採用的手段,謝凱知道,即使這樣,這也會很快形成一個巨大的灰色產業鏈。
只不過,國光不是萬燕。
資金實力他們不缺,利用法律保障他們權益等意識,甚至國美電器數量眾多的市場調研員都將會被利用起來,嚴厲打擊盜版。
但這一切努力,只是在亞洲地區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