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提供給中國,完全可以誤導中國向著錯誤的方向去研究。
如此一來,可以有效延緩中國在技術開發領域的進度,消耗中國人的科研經費。
連蘇聯都能在研發道路上搞錯方向,中國人被坑很正常不是?
不能什麼好處都得到了。
在砸鍋賣鐵的情況下,算起來,烏克蘭提供給中國人的技術,將會遠超過100億盧布,關鍵是中國人能拿出足夠的錢。
虧得作為烏克蘭軍事工業委員會負責人的維托爾很瞭解烏克蘭的這些軍事技術,要不然,其他人還真沒有辦法這麼快就能確定哪些技術可以提供給中國人。
季米諾夫很失落。
這樣的合作下,他沒法再主導跟中國人的技術談判了。
甚至,整個談判中,作為烏克蘭航空工業負責人,他也沒有辦法參與太多。
事情同樣得交給整個烏克蘭軍事工業委員會來跟中國人談。
談妥了框架協議後,再由各個相關部門去跟中國相關單位談具體的合作細節。
不過,作為這項合作的發起人,現在聯絡等事情還是由他跟中方人員談判。
“你要回國?談判不是尚未結束?”季米諾夫再次找到謝凱的時候,謝凱已經在準備回國了。
他這是明知故問。
這麼大規模的合作,謝凱一個年輕人能做主才是怪事了。
“部長,有事情?”謝凱看著季米諾夫。
確切地說,是看著季米諾夫手中的那份檔案。
這傢伙找自己,絕對不會沒事兒,手中的檔案肯定很重要。
“這是我們能提供的技術清單。”季米諾夫把手中的檔案遞給了謝凱。
謝凱現在就缺這東西,只有拿到詳細的技術清單,回去才更好說服國內同意這次合作。
當他接過清單後,翻看了幾頁,呼吸就變得急促起來。
薩姆-125!
薩姆-200!
1143型基輔級航母輕型航母設計建造技術資料!
6-DT-2型1200馬力坦克發動機技術……
安-22全套生產技術等,幾乎都已經排在了清單的最後面。
烏克蘭人,為了這次合作,完全是砸鍋賣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