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有什麼辦法?中國人雖然缺技術,也窮啊。難道繼續用輕工業產品換取技術?咱們的技術裝備就因為價值太高,中國人才不得不把那些對於他們國家來說都屬於最頂級的技術提供給我們,要不然,僅僅用輕工業產品支付,整個西伯利亞鐵路全部運輸,都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運輸完成。”
基洛夫依然有些無法相信中國人的技術有那樣先進。
“中國人真的能提供四軸聯動的數控機床技術給我們?”
奧列格對這位手下極其不滿,不懷好意地說到:“基洛夫,中國人正在烏克蘭跟我們談判,軍事工業委員會恰好需要一名代表,你去那邊負責吧!”
基洛夫臉色一僵,什麼話都沒說。
基洛夫瞭解中國人,擔心中國從蘇聯得到太多技術,很快發展起來。
同樣,他也知道,現在這樣大規模向中國出口各種技術,可以擠佔中國本來不多的科研經費,甚至佔用中國數量不多的技術儲備跟技術研發人員,延緩中國科研進度。
基洛夫的擔憂沒有提出來,一旦中國人消化了技術,並跟引進的西方技術融合起來,最終中國人不僅會甩開蘇聯,甚至會超越西方,技術發展到非常恐怖的程度,讓蘇聯跟西方世界去追趕中國的技術……
這樣的想法,沒有人會相信的。
可瞭解中國人的基洛夫知道。
中國人不僅刻苦努力,更是有著不搞出來不罷休的堅持。
知道兩位大佬明顯不待見自己,基洛夫也沒厚著臉皮繼續留在這裡,直接告辭離開。
基洛夫的行為,讓奧列格跟米莎維奇夫斯基都非常不高興。
對於兩位大佬來說,基洛夫這樣幹,完全就是為了表現自己。
好像就他一個人在考慮國家利益,其他人都在損害國家利益……
目前,對於兩位得到國防部長指示的大佬來說,主要任務是想辦法擴大跟中國的技術合作規模,從中國賺取更多的錢。
宰中國人卻比宰印度人更難。
印度人每年軍費遠比中國人多,印度人知道自己玩技術不行,不提出要技術,只要裝備。
只要蘇聯願意出售各種先進武器裝備,印度人為了拿到裝備,先交首付款,每年償還一部分來把裝備買回去。即使資金多到印度人無法承受,他們也要購買的。
中國人非常理智。
往往會先看兜裡有多少錢,在再考慮買了技術後剩多少,是否會造成什麼影響,多重權衡考量下,才會決定買與不買。
即使決定了買,中國人也會在價格方面進行不斷壓價……
這就讓奧列格和米莎維奇夫斯基兩位的工作不好做了。
蘇聯已經落後的技術,對中國來說,足夠先進的軍事技術太多了。
技術再多,中國沒錢買也不行,為了國家利益,還不能太便宜賣給中國。
這如何能讓兩人不鬧心?
季米諾夫帶著尤里亞夫等人到莫斯科後,直接入住了烏克蘭設立在莫斯科的招待酒店。
透過航空工業部的聯絡方式,找到了米薩維奇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