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軍工子弟> 1312 沒200架訂單談個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312 沒200架訂單談個屁? (4 / 4)

西蒙諾夫一臉寒霜,“30架還帶技術,這不可能。”

“蘇27從設計到製造,生產了近30架原型機,這些都是要成本的。技術研發也需要成本的,你們居然想靠著買30架蘇27就引進技術,除非給出足夠高的價格。”米沙維奇夫斯基也開口說道,“如果一加架給一億美元,我們可以考慮。”

老傢伙這會兒不說跟自己父親的友誼了。

夠狠。

“30架蘇27整機採購,我們在技術引進中過程中的數量另外算,再一個30架,由貴方提供零部件,中方按照你們的技術資料跟指導裝配。當然,貴方得負責培訓我們的技術人員,並且幫忙改進生產線的……接下來,就是我們按照指導生產零配件……”

謝凱用這種方式,是中方技術引進的一貫套路。

先由蘇聯提供整機,培訓飛行員,進行各種實驗,直接購買就可以了。

第二階段,蘇聯逐步向中方轉移戰機的生產技術,及建設生產線,培訓技術人員。

在這個過程中,中方要升級或建造戰機生產線,就需要蘇聯提供裝置。裝置可以從蘇聯採購。

“第三階段前期,我們生產一些非關鍵零配件,貴方提供關鍵零部件,我方裝配,貴方提供技術指導。”

謝凱的話讓蘇聯人並不意外。

中國引進技術一慣的流程就是這樣。

在幾十年前中國跟蘇聯之間進行全面技術合作時,也是採取這樣的模式。

這種模式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好處的,特別是中方,可以逐漸培訓自己的技術隊伍,而蘇聯方面可以賺取技術指導費用。

“方案我們可以接受,蘇27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戰機,開發成本非常高。如果要引進技術,那麼成本必須分擔。雖然不用一億美元一架,但是價格絕對不能太便宜,數量也不能少……”米沙維奇夫斯基說道。

他的態度很明顯,中方要的數量太少不行。

中方報出來確切的數量只有60架,這還是有一半蘇聯提供零配件中國裝配。

不過也比之前好,之前中方只買幾架,弄回去就自己仿製。

“總數不低於100架。”

謝凱知道蘇聯人的意思。

蘇聯人直接拒絕:“不低於200架!”

這是蘇聯人一早就商量好了的數量。

不低於200架的訂單,向中方提供技術才會有更大利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