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成本並不會太高,也沒有太大的談判餘地。
超7戰機的火控雷達及航電系統,謝凱是不會交給蘇聯人去製造的,蘇聯人在電子工業方面並不好,還不如國內可以提供的。
至少,蘇聯人沒有F14的航電跟雷達系統仿製,也沒有偷到美國人的EP3電子偵察機。
能提供給蘇聯人製造的,只有機械零部件。
比如機翼、框梁、尾翼跟起落架這些機械零部件,蘇聯人在這方面的製造能力還是相當強悍的,何況他們有著6.5萬噸的大壓機。
無論米格製造廠還是雄鷹飛機制造廠,製造這些零部件都是非常拿手的。
每年的米格29跟蘇27的製造數量,都是數百架。
雖然米格29、蘇27甚至後面的蘇30、蘇33這些戰鬥機有不少技術缺陷,並不是因為製造產生過程中產生的質量問題造成,而是蘇聯人在設計時候出現的問題。
或者連設計方面的缺陷都算不上。
真正的問題是電子工業
很多問題的出現,其實不是不可避免。只不過,蘇聯人在開發過程中,設計時間短,沒有進行充分驗證,以及航電系統落後無法滿足設計需求,最終只能根據製造能力來降低設計要求……
這些都是電子工業落後不得不做出的一些無奈的選擇。
謝凱還是希望把零部件交給蘇聯人製造。
訂單龐大,國內生產力跟不上,沒辦法在短期內完成交付,越多的訂單就必須越快的完成,時間拖得太長,會夜長夢多的。
尤其是跟以色列人的合作,謝凱跟蘇聯人談代工,就為了讓蘇聯人幫以色列人生產。
以色列人生產的戰機,很大一部分是提供給印度人的。
相對於整機制造來說,零部件生產利潤要低不少,雖然謝凱並不會因為利潤低就不做,可中國生產的零部件交給印度人裝配戰機,總覺得還是有些彆扭的。
跟蘇聯人談妥代工,完全可以轉手從中賺取的利潤,何況,用輕工業品抵價,這利潤不只是生產零部件的那一點了。
從一開始,謝凱就沒有打算都以外匯支付蘇聯人。
這樣龐大的金額,404根本承受不起,就連財政部也不可能同意給這麼龐大的外匯來採購戰機跟發動機。
之前跟阿根廷協商的牛肉罐頭廠已經快要建成投產,到時候龐大的牛肉罐頭就會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交付給404,用來支付中國幫忙改進坦克以及生產零配件跟引進超7戰機生產線。
要知道,牛肉罐頭,從一開始,謝凱就是給蘇聯人準備的。
國內也可能會留一部分銷售,畢竟這玩意兒對於國內來說市場並不是太大,國內消費力還不夠高。
蘇聯人這幾年農業方面產量非常低,用輕工業產品換蘇聯的重工業產品,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這種合作生產模式,我們非常感興趣,不知道貴方究竟可以提供多少訂單提供給我們?”
阿列克謝·斐德羅夫在瞭解了謝凱要求他們生產的各種零部件後,雙眼放光地看著謝凱,一臉的迫切。
連旁邊的雄鷹製造廠總經理斯科勃林也是如此。
謝凱看著他們,直接伸出了一個巴掌,張開五根手指,平靜地吐出了一個數。
“50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