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畫面上,首先出現兩個字——回家!
在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國美電器特別節目。
中國春節,有著超過4000年曆史,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這個節日,逐漸演變成最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節日,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沿海經濟崛起,大量人員南下闖蕩,這個節日,就變得更加重要。
於是,春節這個闔家團圓的最重要節日,也就因為團聚而在因為工作原因離家去外地闖蕩的人群中變得更加重要。
同樣,這對於有成員去外地闖蕩的家庭來說,春節,同樣有著更重要的含義。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無數人南下闖蕩……每逢佳節倍思親,闔家團圓的節日裡,回家團圓,就變得更加重要……”
隨著電視畫面的不斷地跳轉,從一開始70年代末期留下的各大城市的音像畫面中,那時候的中國,貧窮,落後,幾乎見不到多少高樓大廈。
到了後面,畫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更多的則是建設工地……
這樣形式的介紹節目,對於所有觀眾來說,都是極其新鮮的。
誰都知道中國很大,知道中國經濟這幾年發展很好,從大家的餐桌上就能看得清楚明白。可整個中國究竟有多大?發展有多塊?
所有的一切,都在這個節目中。
“介紹國家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果?”
電視機前普通人看得津津有味,那些地方,也是中國的,從冰天雪地的東北到穿著短褲歡慶新年的南方,從繁華的經濟大都市再到平靜荒涼一望無涯的西北邊疆……
電視畫面不斷轉換,短短几分鐘,就把全國的很多地方特色呈現出來了。
領導們看到國家東部城市的快速發展,工廠如同密密麻麻,很是滿意,可看到西邊的貧窮落後,建設速度遠遠落後東部沿海城市後,又有些傷感。
企業領導們則在不同地方的城市建設尋找他們的發展方向。
而普通人,瞭解國家的建設特色什麼的。
一直靠著從中央臺解讀國家政策風向的人們卻有些迷茫了——這究竟是什麼目的?
很快,畫面跳轉。
電視畫面上,出現了深市火車站的正面,而站前廣場,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流,解說人告訴所有觀眾,這些人都是為了回家,回家過春節,跟家人一起團聚。
於是,節目的主題明顯了。
盡頭上,出現了一個扛著大包提著小包的年輕人,他跟其他擠著趕火車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採訪的記者攔下了他,一個年約二十七八的小夥子,身上穿著國美電器的工作服。
“國美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