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他在情感上容易接受多了。
曾經,他來過中國。
“這架直升機還能用嗎?”鄭宇成一直盯著這堆零配件,皺著眉頭說道。
這跟他想象的武裝直升機不同。
“組裝起來,就可以飛行,由於缺乏保養,很多零部件的使用壽命都不會太長……”庫克諾斯基介紹著。
謝凱沒有見過米24武裝直升機。
“庫克諾斯基,這效能跟真正的米24相比,究竟怎樣?”謝凱最關注的是這個。
“自用型號的米24D在拉坡度大於20度的時候,會出現動力不足,旋翼甚至會打到尾梁……同樣,高原效能很差,動力損失非常明顯……同樣,發動機渦輪在做高機動性時的耐高溫效能非常差……”
對於米25的缺陷,庫克諾斯基一點都不隱瞞。
反正以後都特麼的在中國工作了。
中國對於他們這些蘇聯來的技術人員待遇是相當高的。
“能飛的拖拉機?”謝凱突然想起了美國人在得到了米24,花費大量心思研究後,最終做出的評論。
他們認為,米24就是一臺會飛的拖拉機。
機體臃腫,很容易被地面防空火力擊落,哪怕單兵導彈甚至高射機槍都能對這玩意兒構成威脅。
一直以來,國內在直升機方面,一直都是跟技術算不上最先進的法國人合作,而對於後來俄羅斯推薦的米28跟卡52這種專門的武裝直升機都沒有瞧上,不是沒有道理的。
先跟法國人合作,學習法國人的技術跟工藝,到了後來,就搞出了中國自己的武裝直升機。
蘇聯人對於謝凱的這種評價,很是不滿。
可這是事實,米24的缺陷是顯著的,而且從79年投入到阿富汗戰場開始,當年就被擊落,甚至因為自身缺陷,還墜落了好幾架。
“那我們還弄這玩意兒?”鄭宇成也有些看不上這東西。
原本是準備再搞個新的出口專案。
可現在蘇聯人大量生產,加上效能不咋樣,他們仿製出來,也很難獲得客戶。
能飛的拖拉機,哪怕載彈量都快要趕上攻擊機了,還能投放500公斤的航彈,這也不是他們仿製的理由。
“先研究技術吧。”謝凱也是有些失望。
費勁搞來的這玩意兒,居然不是啥好東西。
“至少,也比我們國內能生產的先進了很多,可以在這基礎上,進行改進吧。”汪貴林說道。
直6沒有裝備部隊,直7下馬,就因為機體結構超重。
有厚厚裝甲的米24,以國內的生產條件,仿製出來,可能會更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