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機型將會是波音或空客的飛機。
用波音跟空客的飛機來中國發展航空業,這對運十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兒。
總不能國內民航都是從歐美引進,然後愛國港商回來搞航空,就讓他用國產飛機,沒有這個道理。
謝凱還真沒有這麼在意這事兒。
“關於運十,我現在是這樣想的。與其我們跟國際上有不少型號,人家都已經獲得了很大市場的民航客機競爭,不如先走商務機跟軍用這兩條路線。”謝凱在這些日子也考慮過。
眾人看著謝凱,不明白他為什麼又有了這樣的想法。
“運十新的一架出來,我們就會向民航總局申請適航許可證。不尋找市場,全靠我們自己支撐著?”汪貴林皺眉問謝凱。
現在經費確實多,問題是專案也多,所有的專案都是越到後面,耗費的資金就越多。
僅僅是把飛盾359系統搬上053艦,就花了超過兩千萬。
這還只是湊合。
謝凱開口解釋,運十出來,在國內會面臨跟麥道的競爭;出口?那競爭的機型就更多了。
與其這樣,不如先走商務機的路線,繼續引進美國發動機。
運十要有足夠的競爭力,就必須等到國產發動機跟上。
要不然,美國一卡脖子,不出售發動機,到時候有訂單都沒法交付。
不能飛的飛機,要來幹什麼?
“即使這樣,也不會太過影響,渦扇8不是已經成功?”
“飛行使用壽命呢?”謝凱問道,“民航客機的競爭力,就在於價效比。如果隔三岔五需要換髮動機,不是砸自己的招牌?我們作為市場挑戰者,又是比別人晚了幾十年,更得謹慎。”
不是謝凱不想賣運十。
而是現在的運十,依然有著不少的問題需要解決。
使用壽命不長的問題在大壓機搞定後,就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但是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等,現在誰都沒法保證。
作為運輸機,運十這樣的窄體客機不太合格。
要求更加苛嚴的民航客機,想要拿到歐美的適航許可證,更加是難上加難。
“當然,我們可以先拿到國內的適航許可證,歐美那邊如果可以,也先拿到手。”
蘇聯眼見不行了。
還有兩年不到的時間,中美蜜月期就要結束了,那個時候想要在美國拿到適航許可證估計就沒有這樣容易。
“拿到適航許可證也不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