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跟真正的梟龍比,超7A的武器攜帶能力,弱爆了。
要知道,梟龍FC1的外掛能力可以達到3.6噸,加上內部的航炮炮彈,載彈量超過3.8噸。
“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氣動佈局,材料方面用更輕的零件取代,載彈量可以提升很多,效能等方面也可以增加……”霍海源聽出了謝凱話中的不對勁。
不是我們不努力。
“成本會增加不少吧?”汪貴林問道。
霍海源忙不迭地點頭。
“教練機,就這樣唄。要是指望這玩意兒打仗,估摸著很懸。”汪貴林嘆了口氣。
超7A原本就是一個應急方案。
反正現在賣出去了80架,加上巴基斯坦人的投資,怎麼算都不會虧的。
“超7B呢?”謝凱也清楚,能在短時間內有這樣的結果,已經非常不錯了,要不是殲9搞了那麼多年,十號工程的一些技術也運用上來,根本就不可能在立項到現在僅僅兩年時間就進入到小批次試製的環節中。
“旁邊用於靜壓力試驗的樣機正在組裝,改動很大。”霍海源說道。
“那可是我們兩家技術最頂級的成果,謝凱,你小子看了,眼珠子估計都不會動了!”熊宏元有些自豪地說道,“這將會比國內任何戰機都優秀,航電只要跟上,甚至比殲82還優秀。”
謝凱有些詫異地看著熊宏元,132負責人說這話,幾個意思?
“比十號工程還好?”
“那個怎麼說呢?這跟10工程不同,走的路子是不同的。”熊宏元有些尷尬,“你去看了就知道。”
謝凱開始好奇起來了。
超7B的模型,他是看過的。
那玩意兒的氣動佈局難道改過?或者功能什麼的增加了?
不然熊宏元哪裡來的底氣這樣說!
不是謝凱不相信,而是國內基礎就這樣,設計經驗不豐富,氣動佈局的儲備也不夠。
但是,當他看到眼前新的超7B的樣機時候,整個人如遭雷擊,不由自主地驚呼,“殲20?”
“什麼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