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給超七搞了一個車間?”鄭宇成頓時就開心起來,“這樣好!這樣好!”
連著說了幾聲好。
在組裝廠外面的機場跑道上,有幾架不知道是維修好了還是剛組裝好的殲7正在試飛,發動機轟鳴聲老大,不時地在機場跑道上起飛或者降落。
“這是當初汪貴林主任要求的。剛好我們的生產線調整,軍品跟民品分開……”指著機場跑道另外一頭幾乎看不到的遠處,熊宏元介紹。
那邊原本也是戰鬥機組裝的生產車間,隨著國家減少訂單,戰機的生產產量就變得少了下來。
132廠對於404這種大金主,自然不能放過。
走了好一陣,好幾百米的距離,才到最邊緣的一個輕鋼結構的新廠房裡面。
這間廠房已經不再是旁邊那些有著歲月斑駁痕跡的蘇式風格磚木機構廠房的樣子,而是輕鋼結構的。
不是說132廠沒錢?
居然還修建起這麼大的新廠房。
“這個車間是為超七工程配套的,生產線跟實驗室都在裡面,就連現在回來的發動機,也都是在這個車間裡面。”熊宏元指著介紹。
帶著謝凱兩人進了車間,車間比最開始他們進去的車間裡面要大很多,卻顯得比另外一個廠房更加擁擠密集。裡面擺放著兩列密集而又整齊排列的殲6跟強5。
殲6很好認,米格15那種機頭進氣的模式比殲7更大,謝凱一眼便認出來了。
至於強五,在這個年代,中國裝備的戰鬥機中,兩側進氣的,真不是太多。
“強五也有問題?”謝凱皺眉看到。
雖然賣給非洲的都是用了很多年的老貨,他可不希望到時候這些戰機最終會因為質量問題而壞了名聲。
強五是專門用於對地攻擊的強擊機,這種戰機,共和國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設計研究,六十年代首飛完成,68年開始批生產列裝部隊,一直到2012年年底交付最後一架,在中國空軍服役年限超過60年。
同樣是中國空軍發展歷史上無法繞過的一款戰鬥機。
效能雖然不如美國對地攻擊機A10,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空軍跟海軍航空兵對地攻擊的主力機型,沒有之一。
這種戰機出口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國,一架也得好幾百萬美元呢。
現在謝凱把這種戰機賣到了非洲,國內自然重視。
“這是六十年代國內交付使用的第一批強擊機,使用壽命什麼的都已經快到期了,武器掛載系統等,都太過落後。”過來的霍海源對著謝凱說道。“按照上面的想法,最好是交付新的戰機,只不過,你們的價格實在是太低了。”
霍海源負責這些戰機的翻新改造問題。
對他來說,與其翻新二手的舊貨,不如直接生產新的。
強五的生產線一直都在,對於這種戰機的改進,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停止。
“太過先進的戰鬥機,在非洲那地方有什麼用?這種只要帶著炸彈往敵人頭頂上飛兩圈,一切都變得容易了。”謝凱說道,“我們得為客戶著想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