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東船廠只需要幫著完成舾裝,同時再把各種系統配置上去就行了。
如果不是無法完成全系統的建造,他們根本不可能找沒有多少航母建造經驗的滬東造船廠。
尼古拉·米波多羅夫深吸了一口氣,嚴肅地對謝凱說道:“謝,當年並不是我們報價的。而且,當年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已經無法完成繼續建造瓦良格號。沒有持續的訂單,所有完善基礎設施的成本,都包含在裡面……”
一個能建造航母的造船廠,建造成本也不過一二十億美元。
他知道,對方這是漫天要價,報當年的仇呢。
“對!何況我們是合作建造,我國相關單位會承擔很大一部分的改造成本……”
“難道我們建造的這些配套工程就不花錢了?諸位,要知道,我們建設配套系統,投入的成本也非常高呢……”謝凱依然一臉笑容。
“如果這樣,我們就沒有必要談下去了。”
對於這艘航母,大毛雖然非常需要,可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
從阿三手裡得到的15億美元,就是他們最多能支付的了。
何況,還不能一開始就全部支付。
阿三給了錢,怎麼也得有進度吧?
不能什麼都不幹,拖幾年,然後再以成本上漲啥的問題,說錢不夠,讓阿三繼續打錢不是?
得改造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讓他們繼續打錢。
“其實,改裝的成本,遠比全新建造更大!當年瓦良格被拍賣之前,所有的裝置都拆卸了下來,裡面的動力系統也被破壞……重新改造,需要拆卸很大一部分,並且對結構做出調整……”謝凱倒不是非得堅持要那麼高的價格。
大毛雖然經濟恢復了一些,根本支撐不起這麼龐大的開支。
要有這麼一筆錢,他們那幾艘服役時間不長的基輔級航母,也不會賣了。
“確實,拆卸成本也很高。”尼古拉·米波多羅夫看著謝凱,“如果這次合作無法達成,我想我們關於在紅星造船廠的專案上,也沒法合作了。按照我們海軍遠景發展規劃,至少需要四艘兩棲攻擊艦。”
大毛也沒辦法了。
謝凱的價格,太離譜。
索性直接就用紅星廠的合作專案來作為談判的籌碼。
無論是紅星造船廠現代化改造專案,還是雙方在大噸位兩棲攻擊艦設計製造領域的合作,都是對方無法拒絕的。
謝凱皺起了眉頭。
就連李慶明跟顧寶農也著急地看著謝凱。
國內還沒有先進的大型兩棲艦的製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