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軍工子弟> 1956 演習後,有壓力的,不僅軍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956 演習後,有壓力的,不僅軍方 (3 / 4)

原本,C910的生產線在秦飛總裝廠內。

可404自己的總裝廠規模不比他們小,現在也開始投入使用了。

運8,已經沒有多少訂單了。

“轟6作為空中加油平臺,給殲7以及殲8加油,倒是足夠,可跟目前已經逐步列裝的蘇27,轟油6的二十多噸加油量不夠,這是空軍林將軍給出的建議。”吳文東也認可孫道乾的看法,“可他們會同意我們以運15作為空中加油平臺嗎?之前要求他們手中的F14來跟我們的加油機試驗,都被拒絕了……”

現在404已經讓所有單位都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生存壓力。

感受不到壓力的,要麼是404沒有涉足的領域,要麼是404技術還不夠好。

畢竟,軍工系統涉及到很多分支,404也沒有精力在短時間內完全涉足。

一旦404的技術超越其他競爭者,加上他們自己有足夠的資金來搞專案研究,最後直接把完善的產品呈現在軍方前面,跟國內其他同行那種僅僅只有設計,甚至是原本拿到經費才開始設計方案拿專案,軍方選擇誰,可想而知。

西飛的轟油6尚未完成,藍軍卻已經開始在演習中展示空中加油給部隊的首長們看。

哪怕加油機是進口的。

誰敢保證404有沒有引進技術?

預警機倒是跟秦飛合作的,可秦飛還有自己以運8為載機平臺的預警機專案,而404卻直接把運8改成了電子偵察機投入到演習中使用……

上級沒有責問,演習結果他們剛知道,就坐在一起開會討論對策,可見壓力有多大。

比秦飛以及西飛壓力更大的,則是沈霍伊。

這年頭被叫做沈霍伊,並不是貶義。

蘇霍伊在蘇聯軍工系統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蘇聯大量的先進戰機,都是來自蘇霍伊。

而現在,全世界都屬於先進一流水平的蘇27,全套生產技術被引進到沈飛,甚至連火控中心的原始碼都拿到了手,國內自然對沈飛寄予了厚望。

於是,沈霍伊名號,就傳開了。

沒有人在意最開始這個名號從謝凱口中說出來,只是調侃。

可現在,沈霍伊的表現,依然不是非常讓人滿意。

蘇27因為蘇聯電子技術落後,雷達超重的問題,修改了原本的設計結構,從而導致出現了軟骨病。

同樣,從蘇霍伊搞到的生產技術,也因為時期比較早,導致蘇27沒有空中加油功能,至少國內的沒有;本來就是空中優勢戰機,自然也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