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軍工子弟> 1963 讓你們看看我們憑什麼研究隱身戰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963 讓你們看看我們憑什麼研究隱身戰機 (3 / 4)

蘇27是404幫著引進的,消化吸收各種技術,國產化,卻是由沈飛在承擔。

當初如果真的有能力,鄭宇成跟汪貴林等人,根本就不可能拱手相讓。

404需要所有的關於蘇27的第一手資料跟各種引數,研究資料。

如果直接提出來,以沈飛那邊一直防著404的狀態,根本就不可能獲得。

同時,要以F14跟蘇27甚至蘇30的技術為基礎,開發跟原本世界有些不同的殲20,需要做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

“超7專案不是在論證十號工程?”顧誦芬倒是不知道太多超7的內情。

十號工程,是國內最重要的工程。

重要程度,甚至比蘇27國產化還要重要。

按照空軍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加上空軍經費的問題,在未來,空軍作戰主力部隊,將會是高低搭配。

雙發重型戰機跟單發輕型戰機搭配使用。

只有這樣才能有限降低經費壓力,並且達到非常強的戰鬥力。

蘇27原本在蘇聯的設計沒有問題,可後來因為電子技術問題,雷達超重一直得不到解決,導致最後設計不得不向工業基礎妥協。

這樣的戰機,先天不足。

要解決蘇27的軟骨病,需要先行消化蘇27的相關技術。

雖然都是蘇聯技術,可蘇霍伊跟米高揚的技術有著很多的不同,沒有經驗跟基礎的沈飛,掌握起來,自然沒有那麼快。

如果是米格系列的,速度將會快很多。

可惜,米格29只是一款前線戰術支援飛機,而不是國內迫切需要的擁有超遠作戰半徑的戰機。

謝凱現在說,超7這種承擔十號工程技術驗證的戰機還承擔著隱身戰機的技術驗證。

這意味著什麼?

十號工程,設計的時候,就會全面考慮隱身設計!

一旦十號工程搞出來,最終會讓沈飛非常尷尬。

要知道,十號工程只是作為未來空軍部隊的低配版本,高配的是重型戰機。

要是沈飛在這方面的進度不理想,哪怕從國外引進了全套技術,無法快速改進,只能成為十號工程的配套。

誰能接受得了這樣的情況?

“不僅論證十號工程。由楊偉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在四餘度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根本不是目前超7使用的簡化版本能比的;同時,渦扇10大推力發動機,也開始進入樣機組裝階段;而由鐵酸鹽粒子等成分製成的非共振磁性雷達吸波材料,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