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他們沒有龐大的生產能力,541基地現在的生產能力如果能行,他們不會找咱們合作!咱佔據著主動權。”
“對,既然佔據主動,那就得我們拿大部分利潤,如果不是對方要得急,他們也不會在明知道跟我們不對付的情況下尋求合作。”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六四開的利潤跟他們談。”趙玉明拍板了,“志宇同志,沒有問題吧?”
羅志宇還能說什麼?
在這些事情上,他沒有決策權。
廠裡表決,廠長親自拍板,他一個負者外聯的副廠長能反對?
“越快談妥越好,他們既然急,就更沒有選擇。咱們得告訴他們,搶咱們的專案,不是那麼輕鬆的!”趙玉明說完後,便宣佈散會。“而且他們一點誠意都沒有,尋求咱們合作,還讓咱們去他們那邊。”
羅志宇苦笑不已,只能給404回覆,今天就動身,去404基地。
“如果無法達成合作?他們在生產完兩伊的訂單後,還能有業務?那麼多生產能力閒置,有什麼資格跟咱們談?”謝凱想不明白,汪貴林的擔憂是從哪裡來的。“541基地那邊,一年生產能力也能有200輛吧?”
“喬巴姆裝甲的生產有多複雜你又不是不知道,加上坦克炮需要的新型炮鋼現在產量上不去……”汪貴林說道。“他們的發動機生產單位轉向汽車用發動機方向……”
541基地在原來沒有建設完成的時候,如果用來生產坦克,都比617基地的產能更大。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家戰略重心轉移,軍工產業計劃大幅度削減,很多軍工產業把多餘的產能向著民用領域轉型,要再生產軍品,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如果他們要求太高,就找相關的單位生產零部件,由541基地等按照要求提供符合標準的材料,外協加工。熱處理工藝等要求比較高的留在原本有合作的單位手中,最後再由咱們跟541的總裝車間裝配,18個月裝配出五百輛,前面半年時間準備,以十二個月計算,每個月平均也不過生產40輛左右。”謝凱確實有辦法。
“這能行?”汪貴林提醒謝凱,“民品外協沒有問題,只要控制質量,軍方跟民品不一樣,外協單位一旦生產出了問題……”
“基地不是有不少的人目前還沒有安排工作?安排一部分到外協單位盯著生產,絕對不允許代料等問題。”謝凱清楚外協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質量管理體系,目前國內並沒有建立起來。唯獨也就是航天跟電子系統“七專技術協議”的使用,對於質量問題有一定的解決。
否者,謝凱也不會優先考慮跟617廠合作。
“只要能控制質量問題,控制生產進度,就沒有問題。生產裝甲車的單位,也能生產不少零部件。”
“發動機呢?”汪貴林問道,“之前的發動機就是從617那邊搞來的。541只有530馬力的發動機生產技術。”
“在我們有了應對方法的時候,你覺得617廠還能不低頭?”謝凱問道。“實在不行,上面的大佬們會容易617的這種?一旦影響了交易……”
到最後,謝凱已經冷笑了。
軍方分了10%的利潤,這保護費可不是白交的。
目前的軍方,窮的要命,別說更換裝備,就連科研專案的投入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