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吃點東西休息一會兒吧,還有一個多小時又得出發了。”謝凱沒有再問詳細內容。
隊伍中本來就沒幾個能在坦克專案做主的人。
地位稍微高點的,都是跟蘇聯人談判進口發動機專案的。
估計雙方談的也都是沒有營養的東西,即使有核心的東西,老爹應該不會不說。
當天晚上,運十再次起飛。
即使沒有了降落傘,謝凱也覺得心中緊張沒有那麼厲害。
他不知道安排航行線路的人怎麼想的,為什麼非得透過巴基斯坦飛到埃及,然後北上到約旦,再進入伊拉克。
不在沙特中轉,也可以在阿拉伯半島其他國家中轉不是?
在埃及中轉,只停留了四個小時。
埃及首都開羅的國際機場,是很多國際航班在這裡轉機,大多數都是一些西方面孔。卻很少有東方面孔出現。
一次出現數十人,自然引起了其他中轉旅客的注意。
不管別人怎麼問,除了幾名被安排回答一些問題的人,技術人員們都是不跟其他人接觸,交流。
回答問題的也只是告訴有好奇心的人,團隊來自中國,而不是其他亞洲國家;乘坐的飛機是中國獨立設計,自主製造的國產大飛機……
無論面對質疑還是讚歎,都很少有別的解釋,跟在巴基斯坦的情況完全是不同的。
謝凱則是懶得去理會這些,想要去開羅溜達一圈,感受一番跟中國齊名的四大文明古國的魅力。最終,老爹以組織紀律性斃掉了他這種想法。
僅僅四個小時,也就只能在周邊看看,想去看金字塔啥的,都是不夠的。
索性,就只能在候機廳等著,卻又被他爹要求必須顧及國家形象,做有坐姿,站有站姿,搞得謝凱極其不爽,這樣的老爹,在他的記憶中從來都沒有過。
“出門在外,尤其是知道你來自中國的時候,你就不僅僅是個人,形象關係到國家,整個民族。很多人能瞭解到國人的機會不多,只能透過他們認識的人去評價整個國家與民族!”這是謝建國對謝凱的交代。
如此理由下,謝凱能如何?
他清楚,曾經國人在外面的形象一直都不是太好,別人對中國的印象就是揮舞著鈔票買買買,說話大聲,遇到便宜貨就一擁而上等負面的形象。
所以,只能老老實實地。
一直到再次上飛機,謝凱才鬆了口氣。
飛機再次起飛,到達約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