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一來他就不用再去冒風險去提出88式狙擊步槍採用的解決方案。
那種方案在這個年代貌似有些怪異。
“改進的都是其他的一些問題,甚至包括瞄準鏡的改進。根據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可以開發出3~9倍的變倍瞄準鏡。”
謝凱頓時大喜,“瞄準鏡的問題能解決?”
“只要我們的光學生產單位能開發符合我們要求的鏡片,就沒有問題。”
“紅外夜視瞄準儀呢?”謝凱進一步問道。
光學系統,是國內的弱項,雖然在之前國內擁有非常好的基礎,建國前國內就引進了卡爾蔡司的光學技術。
不過承載這技術的298廠成為了國內光學系統的人才培訓單位,大量的技術骨幹在培訓出來後就被分散,反而限制了發展。
“也有設計圖紙,我們基地的光學研究團隊在手工生產條件下可以解決。”
這樣一來,謝凱就放心了。
基地有九級鉗工,裝配精度不用考慮,加工精度也不是問題。
所有的一切,都是完整的。
需要的只是方案的改進設計。
不等謝凱的要求,韓衛東就把他們的一張改進之後的79狙擊步槍總成設計圖拿了出來,指著上面的一些改進對謝凱介紹著情況。
唯獨沒法解決的就是瞄準鏡跟槍結合時候的間隙問題。
瞄準鏡不穩,射擊精度自然沒法解決。
在79式狙擊槍上,要想加裝可夜視的紅外放大瞄準鏡,同樣也是沒有可能。
“如果我們在狙擊槍上面加入一條戰術導軌呢?瞄準鏡不直接跟槍結合,而是透過戰術導軌結合,如此一來,就能避開瞄準鏡跟槍身結合時遇到的問題……”謝凱指著步槍跟瞄準鏡結合的位置說道。
加裝戰術導軌,不僅可以解決鏡槍結合不好的問題,還可以實現模組化設計,同時配備和串聯熱成像夜視等模組。
那樣一來,就簡單很多了。
這不是謝凱想到的解決辦法,而是大量裝備部隊的88狙所採用的方法,效果也是不錯。
若非如此,以88狙的一些問題,部隊也不可能一直配備。
88狙,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列裝部隊的小口徑狙擊步槍。
謝凱這樣提出來,讓所有人都來了興趣,他們開始在圖紙上比劃。
加裝戰術導軌的設計,他們之前並沒有人想過。
“如此一來,因為多了戰術導軌,裝配精度太差也會影響效能的。手工生產,這將會使得成本提升到一個非常恐怖的程度,根本沒可能大量列裝部隊。”加裝戰術導軌確實可行。
可這對於生產精度,裝配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