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使用壽命要是提升不上去,一臺發動機動不動都是幾百萬,這飛機部隊用不起,開發出來有什麼用?
“明白……”孫宏嘆了口氣,“之前確實我們陷入了誤區,沒有往這方面想過。”
“這不能怪你們,很多科研,我們沒經驗,國外也不會把他們先進的經驗教給我們。這也是突破。”謝凱並沒有去數落對方,“你們取得的成果已經非常大了,一個方向走不通的時候,就調頭向另一個方向尋求突破,很多時候會有驚喜的……”
孫宏深以為然。
謝凱在知道結果後,直接找了廖東風。
“全力配合技術團隊,老規矩,不用等前一臺的實驗完成,改進了部分就繼續生產樣機,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等待。另外,過陣會有一批蘇聯發動機專家到這邊,提前做好保密工作……”
“蘇聯發動機專家?他們是來這邊指導我們?烏克蘭的那些專家,一個個拽得不行,關鍵的東西問了也不說……”廖東風對蘇聯專家不感冒。
在他認為,任何技術,都需要自己突破,自己掌握。
自己有了,才是真的有,不求人。
“不,他們是來工作的,幫我們幹活,給他們掙工資。”謝凱的話,讓廖東風很不理解。
還沒等他問明白,謝凱就離開了。
只留下他自己在這裡琢磨。
對於蘇聯專家,謝凱也沒有了以前的熱情,畢竟基地裡面那批人幹活也不認真不是。
現在渦扇6G發動機能取得突破,跟那些蘇聯人談,也就容易了。
“垂直起降設計?謝總,咱們現在的設計都花了很多年,如果要重新改型設計,增加向下的起降付諸發動機,會破壞整個現有的結構設計……”霍海源沒想到,謝凱在給他們帶來好訊息的同時,又帶來了這麼不好的訊息。
謝凱居然提出,要在起飛距離本來就很短的超7乙上增加升力發動機,後期還需要更換可大角度偏轉尾噴口的向量發動機。
這不僅是對他們設計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發動機提出更高要求。
“先把專案搞起來。我們需要先進的艦載戰機。”謝凱臉色很嚴肅,“要搞航母跟兩棲攻擊艦,就不能沒有這東西,否則以後我們沒有垂直起降戰機可用。”
“不是有直升機嗎?”不是霍海源不想搞這個。
謝凱提出的,技術上都很難實現。
國內連基礎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都沒搞定,帶偏轉噴口的向量引擎,那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直升機要是能解決問題,需要搞這個?再說了,直升機難道可以做到超音速?”謝凱白了這位大佬一眼,“現在建造的航母,如果裝備我們海軍,哪架戰機可以著艦?靠著沒有戰鬥力的超7A?”
不是謝凱要瞎搞。
即將到達的蘇聯專家,不少來自雅科夫列夫設計局。
雅克141的實驗還在持續,但是這專案,無法再進行下去了。
謝凱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樣的機會就這樣放棄了。
連最早搞出《物理衍射理論的邊緣波行為》這種隱身戰機基礎理論的彼得·烏菲切莫夫,謝凱都給搞回來了,自然不會放棄雅克141的團隊。
如果無法跟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的專家們合作,最終只會便宜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