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石油裝備跟工程公司在國際上並沒有多大的名頭……”謝建國有些惆悵。
這次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拿下科威特油田重建工作,將會讓國內石油裝備進入中東產油國的市場。
之前謝凱一直都在謀劃,yi lā kè的油田,甚至連重建都沒有,現在幾乎沒有可能了,哪怕已經從科威特撤軍,聯合國對yi lā kè的經濟制裁還沒撤銷呢。
這也是為什麼謝凱不願意繼續向yi lā kè賣裝備的原因。
國際法,哪怕是軍火商,只要不是那種上不得檯面的,也得遵守不是?
“如果他們不給這業務,真不賣裝備給他們?科威特的裝備採購量雖然不大,可對基地的發展也是有著非常重要作用的。”嶽林有些擔憂。
按照謝凱的這種搞法,科威特哪怕只是採購3個300火箭炮營,那都是二十多億美元。
這筆錢,折算成軟妹幣,上百億了。
按照基地現在的資金消耗,都可以支撐三年時間。
“如果實在不行,還不是隻能算了。現在蘇聯還在,美國也不敢太過霸道……當初是美國人忽悠著科威特人對yi lā kè逼債,使得yi lā kè人發動戰爭……”
謝凱其實也知道,如果想要逼著科威特給業務,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科威特人在這上面,哪怕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也沒有多大的話語權。
紅旗集團能拿到靠近yi lā kè邊境的油田滅火總包業務,也是因為那裡油田壓力太大,滅火不容易。
聽到謝凱這話,謝建國跟嶽林兩人才稍微鬆口氣。
就怕謝凱跟科威特賭氣,連裝備出口都不做了。
油田重建業務雖然高,比起裝備業務,還是要差一些。
拿到裝備業務,不僅是利潤的問題,還有軍工生產能力的提升。
更先進的軍事裝備研發,需要海量資金;生產線技術升級,同樣需要龐大的資金。
隨著外資企業跟國內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軍工單位的人才流失嚴重,尤其是技術工人。
沒有足夠的業務養著技術工人隊伍,到時候被挖走,就不容易了。
原來404只有自己的單位跟541,訂單足夠。
可現在他們牽頭成立了軍工技術聯合會,國內相關軍工廠,都需要他們幫忙給弄訂單,確保開工率。
誰讓404的人賣裝備厲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