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期長,可以慢慢生產。
可為了拿下這50億美元的鉅額訂單,404同意了科威特人要求半年交付的條件。
沒錢時想拿到更多業務,現在大批業務擺在眼前,又沒辦法吃下。
“咱們產能不足,還有其它裝甲車生產單位呢!”
謝凱覺得,是時候讓其他單位加入進來了。
謝建國顯然沒理解謝凱的意思。
“整合541跟617的產能後,才發現無法在半年內交付這批363和359。照目前產能算,要完成交付至少需要十個月時間,原材料計劃等都需從頭開始排列,還得調整生產線上的其他產品。”
嶽林也支援謝建國的說法,“這事情不容易解決。”
“有什麼難以解決的?國內不是還有其它裝甲車生產單位嗎?256、618、627、674都有生產能力,由他們提供粗加工,我們跟其他單位精加工,再進行最後總裝,把配套單位範圍擴大。”
所有辦法都是在極端環境中被逼出來的。
為拿下這50億美元的業務,謝凱也顧不得利潤要分給別的單位。
256、618等廠都屬於國內裝甲車輛研究生產單位,之前這些單位加入由404發起的全國軍工技術聯合會,都是不樂意,還搞了不少事兒。
“那些廠的質量不容易控制,生產效率也沒不高,我們跟541、617就已合作了多年,大家彼此都瞭解要求,不容易出亂子……”鄭宇成顯然不想分業務給那些單位。
老傢伙記仇。
嶽林也擔憂。
“其他單位可不會心甘情願地成為我們的配套單位。”
“不願意的不強求,都是技術聯合會的兄弟單位,咱們不能太自私。當初在引進蘇聯和美國技術時,他們也出了不小的力,剛好這也是一個機會,可以接著機會要求他們推廣七專技術協議。”
謝凱知道鄭宇成他們不願意分利潤出去。
現在不分一些出去,他們這業務就吃不下。
目前國軍標已經開始認證,不過推行比較困難。
就因為這些技術標準很多來自404。
最開始的7905七專技術協議只是航天部門用於電子元器件的技術標準,八十年代初期,進一步改進,有了8406,開始向著整個軍工領域擴大。
而現在,開始向國軍標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