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子工業基礎差,謝凱是知道的。
但他沒想過蘇聯電子工業會差到這種離譜程度。
連感測器這種電子元件,居然會出現這樣的故障隱患,這已經不單是技術的問題,而是跟蘇聯國內經濟有關係。
一個可以把大批宇航員送上太空,發射全球定位衛星的國家,居然感測器的使用壽命多長都沒整明白。
難怪蘇聯的衛星設計使用壽命很短……
謝凱現在沒精力去關注蘇聯電子工業有多差,必須儘快解決眼前的問題。
在跟404幾位領導人商量,並詢問孫宏和廖東風等研發發動機的人後,確定國產電子感測器使用壽命比蘇聯高不少,可以達到要求且質量比蘇聯強一些,唯獨就是控制精度差一些後,謝凱要求,從蘇聯的RD33發動機全部更換個國產感測器。
從前幾年謝凱忽悠了殲20現在還年輕的總師楊偉開始搞四餘度電傳操控系統,立項研究後,為給十號工程及處於預研狀態的殲20配套,404下屬單位就跟國內相關研究所合作,展開對這些基礎技術領域的研究。
404出錢,其他科研單位出力。
現在國內電子工業基礎,雖然無法達到十號工程及殲20戰機需要的電傳系統的需求,用在超7A這種控制系統簡單很多的戰機上,勉強夠用。
“立即進行大規模實驗,確保我們的所有電子元器件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個小小的感測器成本不高,卻讓整架戰機報廢。必須警鐘長鳴,另外,以後只要有一線工人提出建議,技術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預防產生故障……”
鄭宇成一臉嚴肅地對132廠、東風動力廠單位的領導們下達了命令。
所有人心情都非常沉重。
此刻,蘇聯人心情更沉重。
克里莫夫設計局副總設計師斯科爾涅夫看著別爾夫什卡和卡申莫夫等人,“現在結果出來了,感測器問題嚴重,我們必須立即向上級彙報,否則,也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別爾夫什卡沉默著,他還沒有接受事實。
感測器是最新設計生產,居然出現這樣嚴重的質量隱患,他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無法提出什麼有效建議。
卡申莫夫同樣無法接受這結果。
這是蘇聯國內製造出來的最先進電子感測器。
“強大的蘇聯,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基礎失誤呢?”
這是卡申莫夫最無法接受的。
維什尼亞克贊同斯科爾涅夫的意見,“必須立即回國,把這事反饋給上級。國內新一代戰機全部換裝了這種感測器,長時間工作下老化嚴重,一旦沒有檢查出來,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國家承受不起!”
“或許,這是中國人為提出更多要求,想要訛詐我們?我們的感測器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它地方出問題還能接受,感測器這樣小小的電子元部件,那都是經過長時間實驗的……”
卡申莫夫到現在都無法接受事實。
他依然不相信國內感測器真的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認為這是中國人為了訛詐蘇聯搞出來的!
蘇聯技術人員即使全程參與了實驗,依然不願接受。
為了找出證據支撐他們的懷疑,蘇聯技術人員留在中國繼續排查故障隱患,一群負責人則是在當天就返回了蘇聯。
連著幾天,404方面開始對國內生產的感測器的等電子元器件進行大規模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