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應該主動一點,一旦失去這個機會,不僅是中國將會全面引入西方技術體系,我們也將會失去很大一個經費來源!對中國人來說,同樣不是好事,他們可是以我們蘇聯的技術標準為基礎的……”
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的意思很明顯,烏克蘭方面至少應該派出代表團到中國,告訴中國人得到烏克蘭技術所能帶來的好處。
這一筆龐大的訂單對整個烏克蘭軍事工業系統來說,雖然無法更改局勢,至少可以讓這些單位得到資金生存並發展下去。
蘇聯也等著看這一次合作的效果。
效果好,將會全面擴大跟中國的技術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共贏的選擇。
一旦美國等西方國家介入,中國引進西方技術,對蘇聯來說,後果不堪設想。
西方國家為了阻礙蘇聯的發展絕對會不遺餘力的。
蘇聯不著急才是怪事。
要不然,原本就反對中國得到他們技術基礎的軍事工業委員會,怎麼會親自來烏克蘭過問此事?
奧列格看著眾人,語氣強硬地對他們說道:“我不管你們想什麼辦法,必須儘快跟中國達成技術合作,讓他們在協議上簽字,否則你們無法拿到國家銀行的貸款。”
“什麼時候跟中國人簽訂合同,對你們的貸款什麼時候到位!”
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這完全是逼著烏克蘭方面去找中國人談判。
眾人也從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的話中清楚地知道蘇聯高層對這次合作的態度。
之前有人都擔心蘇聯政府高層會阻止,現在看來,政府好像比他們更急切。
奧列格很快離開了烏克蘭。
留下愁眉不展的烏克蘭官員們。
對安東諾夫設計局來說,原本只是他們一家單位跟中國合作的專案。
如果不是蘇聯政府橫插一槓,要求中國整個專案採購必須達到一百億盧布,安22技術出口的事情早就談妥,甚至錢都從中國人手中拿到了。
現在倒好,還逼著他們主動去中國跟中國談判。
即使這樣,安東諾夫方面也沒任何辦法。
尤里亞夫看著維托爾跟季米諾夫這兩位直屬領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主席、部長,上面下了命令,現在咱們只能派團隊去中國,在中國展開談判,談妥合同,我們就可以拿到來自國家銀行的貸款了。”
安東諾夫設計局的日子非常不好過,工資都發不起,也沒法繼續下去了。
安124的生產同樣受到了經費匱乏的嚴重影響。
當然,因為蘇聯經濟問題嚴重,受到影響不僅僅是安東諾夫設計局,整個烏克蘭所有軍事工業專案,哪怕正在建造的航母,進度同樣受到嚴重影響。
俄羅斯本土的單位同樣也是如此。
必須儘快解決經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