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搖頭表示,出售安124的生產技術給中國是不可能的。
任何飛機都可以提供,安124別說技術,連賣給中國人飛機都不可能。
即使中國人沒有能力仿製安124這樣的大型飛機,蘇聯人也不願承擔一點被仿製的風險。
阿爾巴特軍區這次會議,持續了數個小時。
航空工業部長跟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兩人向整個軍區大佬們作出了詳細的合作介紹。
跟中國方面合作的具體細節,能從中國身上得到哪些技術,向中國提供什麼,對蘇聯會造成什麼影響,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在兩人的介紹下,所有人都瞭解得非常明白。
所有人都發現,這次交易對蘇聯好處更大。
搞到了蘇聯緊缺的四軸、五軸加工中心,這將會進一步地降低所有軍事專案研發生產成本。造成蘇聯現在經濟困頓,就因為這些年在軍事裝備開發過程中,成本太高。
專機專線生產模式,在大規模裝備的時候效率高,質量容易控制,可研發成本上太高了。
即使生產批次不大的機械裝備,在開發的時候,也得設計專門的生產裝置跟生產線,生產如何不高。
蘇聯早就想要搞數控機床,尤其是頂級的數控機床。
奈何,電子工業太差,西方國家在這上面又絕對禁運,好不容易前些年才在東芝搞到了4臺用於螺旋槳加工的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使得他們龐大的核潛艇部隊效能大幅度提升。
蘇聯更想搞到這東西了。
一旦擁有可以靈活更換生產的柔性製造裝置,將會對整個蘇聯科研成本降低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得到這麼大的好處情況下,謝爾蓋這位國防部長再一次宣佈:“可以擴大跟中國的技術合作,不僅僅是安22,其他落後的軍事科技都可以向中國提供,包括中國落後的坦克技術、導彈技術、潛艇技術,甚至軍艦製造技術……必須確保,能從中國人手中獲得大量經費!”
國防部長做出這樣的決定不是沒有道理的。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就因為缺乏技術的中國是一頭可宰的肥羊。
中國這幾年的技術引進一直是從西方引進。
引進了西方技術標準後,中國就會徹底向西方靠攏。
如果讓中國再引進一套蘇聯標準的技術,不僅會解決這問題,甚至會對中國研發經費造成嚴重壓力,延緩中國科研的發展。
技術落後的中國,才符合蘇聯國家利益。
技術合作過程中,中國引進技術可以為蘇聯帶來所缺的發展經費。
國防部長做出了這樣的指示,讓參與落實的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奧列格及航空工業部長卻為難了。
中國人太窮了!
各種技術都落後,全面引進,根本買不起多少。
之前的合作如果不是蘇聯方面接受用輕工業產品抵債,少部分支付外匯,加上中國可以提供四軸聯動的生產技術及五軸聯動加工心裝置,還有蘇聯卻的晶片製造技術,根本無法達成合作。
“米薩維奇夫斯基,你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奧列格很是頭大地看著航空工業部部長。
米薩維奇夫斯基搖了搖頭,他也很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