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希望用更少的錢,來獲得效能更好的裝備,同等技術水平,哪怕比國際上低一半甚至更多,他們也都希望更便宜。
要不然,祝老總也不會這樣糾結,能搞多先進就搞多先進。
“祝總,這確實影響很大。裝備效能水平不行,至少在戰略戰術的研究上,我們需要走在前面,不落後先進潮流……兩伊戰爭的裝甲作戰,您應該也分析過。雙方的坦克跟戰機,很少有協同作戰的……對於地面裝甲叢集來說,威脅最大的就是武裝直升機跟對地攻擊機……”
謝凱把兩伊戰爭中雙方的問題一一說了出來。
這些問題,國家同樣都在分析。
真正讓全世界軍事發展方向改變的戰爭尚未爆發,很多國家依然在學習蘇聯,想要建設一支如同蘇聯那樣的鋼鐵洪流。
伊拉克正因為受到蘇聯的這種戰略思想影響,即使在兩伊戰爭中損失了大量的坦克,為了維持裝甲部隊的數量,從中國訂購了超過2000輛59坦克。即使這個世界改變了,也前前後後從中國訂購了超過700輛的359坦克……
即使有這些,也無法改變海灣戰爭的結局。
作戰思想都有太大的差距,裝備效能差距也不小……
如果在海灣戰爭爆發後,謝凱甚至不用給祝老總解釋這些。
奈何,海灣戰爭尚未爆發,傻大木這會兒估計還在謀劃。
“我們軍隊跟兩伊戰爭交戰的雙方可不同。”祝老總提醒謝凱,“從紅軍時期就開始打仗,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然後再到抗美援朝戰爭,一直到現在,西南邊境的戰事都沒結束……”
他的意思明顯,解放軍是一直都在作戰,戰略戰術根本就不是沒有打過什麼仗的中東國家可以比擬的。
“就因為一直打仗,幾乎每次戰爭都是靠著落後裝備打贏,所以才更容易出問題!”謝凱苦笑。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到後面,在戰爭中的裝備作用也就越大。
雖然人依然是戰爭的主體。
兩伊戰爭一開始的時候,伊拉克因為先進的裝備跟戰術思想,面對波斯人,幾乎都是屠殺。
波斯人的軍隊,因為戰術思想的問題,面對裝甲叢集的進攻,沒有調動他們的裝甲叢集對抗,也沒有利用先進的戰機對伊拉克裝甲叢集進行空中轟炸,而是用人力來阻擋,士兵扛著炸藥包去對付坦克,最後那結果……
“祝總,我們隔壁的特戰旅的訓練跟演習,您看過沒有?”謝凱突然問道。
估計只有特戰旅的作戰方式,才能讓祝老總明白。
“看過。他們的作戰方式,確實跟其他的部隊有著很大的不同。不過這支部隊是以進攻為主,國內的其他部隊都是以防禦為主……”一說到特戰旅,祝老總就唏噓。
也是因為特戰旅裝備的359坦克,才讓他的想法開始動搖。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戰爭都是運動的,如果一直在某個區域防守,幾枚導彈就解決了,根本不需要裝甲叢集……”謝凱說到。
國防策略是戰略防禦,但是不是說要固定在一個位置上建立防禦工事。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堅固的防禦工事可以永遠防住敵人,曾經讓法國人自豪的馬奇諾防線,最終一點作用都沒有產生。
“只有效能先進的裝備出現,將軍們才會去認真研究如何更大程度地發揮這些裝備的作用跟戰爭潛能,要不然,裝備落後,任何方案都是以落後的裝備為基礎,這就像之前北方的防禦一樣……”謝凱看著祝老總,蛋痛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