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運輸機上的航炮幾乎都成了擺設,沒有多大的用了。
運輸直升機同樣也是如此,上面沒有任何的武器,最多也就扛著武器的人員在艙門口。
聽到這種方案,謝凱眼神亮了起來。
當初的武直19,不就是直9去掉了成員艙搞出來的輕型武裝偵查直升機?
雖然跟武直10沒法比,武直19那重達4.5噸的空重跟配備23毫米的航炮,加上載重達1噸的載彈量,都已經讓這種輕型武裝直升機的效能不亞於AH1S眼鏡蛇這種輕型武裝直升機;巡航速度達到245公里/小時,最大航程達700公里,雖然沒法跟武直10比綜合效能,但是比直9直升機卻有了很大提升。
這或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案。
一時間,謝凱變得有些期待了起來。
給米24瘦身,然後再去掉後面的乘員艙,搞出一款輕型武裝直升機,再以此為基礎,開發專用的武裝直升機,那應該也算是一條比較容易的道路。
“這想法不錯。不過我們需要讓武裝直升機擁有更強的綜合效能,至少,得具備一定的空中格鬥能力……”謝凱說道。
武直19的空中格鬥能力就不是太強,本身定位就是武裝偵查直升機。
那玩意兒掛載反裝甲導彈跟專用的空空導彈,也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只不過作戰效能沒法跟武直10這種專業的武裝直升機相比。
武直19的出現,至少讓解放軍陸航團提前了十年擁有專業武裝直升機。
而現在,這個專案還沒有啟動。
“不錯?謝凱,你瞭解這東西?”汪貴林不知道謝凱興奮從何而來。
他實在是不瞭解這個。
鄭宇成同樣也是疑惑,“要真的好用,蘇聯人為什麼沒有去掉後面的乘員艙,直接搞出一款專用的武裝直升機?”
“作戰思路跟軍隊建設發展方向不同。”謝凱說道。“蘇聯的武裝直升機是為他們裝甲叢集服務的,而且目的是為了快速輸送步兵到達指定的作戰區域。”
蘇聯的發展思路,有些偏。
其實也不一定偏,奈何,海灣戰爭爆發,美國人展現出來的新作戰方式讓整個世界未來幾十年都一直跟著美軍學習。
後來怎樣,謝凱也不知道。
專業化的武裝直升機,特別是各個國家的陸航團成為獨立的作戰單位,這更是未來的事情。
蘇聯的鋼鐵洪流,現在還讓整個世界想起來都顫抖。
而美軍在海灣戰爭展現出來的新作戰方式卻告訴世界,在強大的資訊支撐下,強悍的空中實力保障下,地面戰爭,甚至都不需要多少時間。
海灣戰爭,美國跟北約聯軍轟炸了伊拉克長達43天的空中轟炸,在幾乎摧毀了伊拉克的反抗能力後,才開始投入地面部隊。
而地面部隊,在整個戰爭中,僅僅用了100小時的時間。
高科技武器裝備在未來的戰爭中體現出來的作用,就是從這場戰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