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22,飛一小時,不算維修,成本16萬美元,摺合軟妹幣,上百萬!
現在F14這樣的戰機,空軍都養不起。
國內裝備的殲7、殲8,可不是可勁兒地由著飛行員們飛。
姜晨陽之前就得到了汪貴林跟謝凱要來的訊息,早就在辦公室裡等著了。
平時他都是在設計室或者到其他專案團隊,在辦公室的時間反而不多。
負責渦扇6的孫宏,也在辦公室裡等著。
兩款發動機都因為關鍵工藝得到解決,現在全部進入大規模批次投產前的密集實驗,這是整個東風動力廠的經費消耗去向。
原本,搞發動機從來沒有現在這樣讓人不覺得憋屈。
“汪主任,謝凱。”見幾人進入辦公室,姜晨陽跟孫宏都站了起來。
汪貴林雙手虛壓,示意他們不用多禮。
“兩位老總,現在情況怎麼樣了?”謝凱開口就問。
孫宏看著謝凱,一臉笑意,“目前渦扇6還在高空臺上進行持續試車,已經搞了330多個小時,目標是500小時,問題應該不會太大。”
渦扇6原本就是給殲9專案配套的。
殲9下馬了,渦扇6發動機繼續研究就沒有了意思。
現在倒好,為了獲得基礎技術跟經驗,404在從蘇聯採購了200臺RD33發動機的情況下,依然投入資金繼續完成渦扇6的改型。
這款發動機並不是沒用。
在84年下馬時,渦扇6在研製初期遇到的起動困難、壓氣機喘振、渦輪進口溫度高及振動大等問題全部得到有效解決,甚至改進型號的渦扇6G將推重比提升到了7.05,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只不過當初因為失去了適用物件而不得不下馬。
404接手過來,超7專案成立,這就有了適用物件。
不僅是超7A專案可以使用這種發動機,其主要用途,則是用到超7B上面。
“高空試驗檯整500小時的超長執行試驗了?”謝凱倒沒有太多的驚喜。
渦扇6的效能相對來說是比較先進,可跟目前世界各國三代戰機使用的主流發動機相比,還是要差一些,用於運輸機,也不是太過好用。
所以,渦扇6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基礎,積累經驗。
“是的。之前就已經做了300多個小時的整機試車,在繼續研究投入後,再次生產了一個批次的4臺,主要用於持續的高空試驗檯試車。一旦完成,就可以用到軍機上進行進一步的實驗。”孫宏興奮地說到。
謝凱卻沒有他那樣的樂觀,“試驗用的軍機,選什麼?”
“殲轟7。目前超7A不是太合適。”孫宏說道。
殲轟7換上推重比超過7的發動機,無論是航程還是載彈量或者其他,都會有很大程度的增長的。
具體如何,得等到用於空中平臺的實驗後才知道。
謝凱點了點頭,渦扇6的進度快,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