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頂尖大學,不多的學生,得向全國所有缺人單位分……
“之前紅旗機械廠勞資處處長磨了我兩個小時,就為下一屆人才的分配。他們單位在我們學校只有8個名額,他們要求擴大到8o個,還得是都參加過科研實踐的……”譚元慶一說到這個,就頭痛了,“人還沒有走,要不是看到我真的忙,非得跟我耗下去。”
這樣一來,事情就清晰明瞭了。
對方是為了華清大學的畢業生,各種手段都使出來了。
“他們怎麼這樣?要是任由他們搞下去,以後學校還怎麼管理?”有人提出了問題。
現在的情況確實有些複雜。
“他們沒有違反學校規定……”
“其他單位要是知道了,怎麼想?他們也不怕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李新疑惑地問道。
這種事情,絕對招仇恨。
“他們根本不在乎,中科院的人都在挖。”陳銘善的話,頓時讓大家不知說什麼好。
“如果學生自己願意去一家單位,單位又同意接收,原則上,學校是不能阻止的。”高敬德知道大家的心思,開口說道。
他還真沒想到,那家單位的人鑽空子這麼厲害。
可能說什麼?
“其實這也不是壞事。國家對於科技人才越來越重視,在未來,人才將會是決定一家單位展的關鍵因素。現在就已經凸顯出這一點,之前技術儲備深厚,人才眾多的單位,很快就能適應市場需求,快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一名學校領導說道。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競爭。
科技要展,經濟要展,這與人才都脫離不了任何關係。
美國蘇聯為什麼強大?
就因為他們的人才眾多。
“話是這樣說,如果學生整天琢磨這些,哪裡還能把精力投入在學習上面。”有人反駁。
這將會形成一種非常不好的風氣。
“現在各個單位在畢業分配的時候,都是盯著平時那些學習努力,認真的畢業生。單位間對於人才的競爭,我們也無能為力。”有人說道。
目前的學風還是非常正的。
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等言論還沒有成為社會流行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