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好,我是《紐約時報》記者卡洛特,請問你們這是……”一名記者見沒有人阻攔,率先攔住謝凱,第一張照片也是他拍下的。
《紐約時報》?
謝凱愣了一下,這家在美國影響力很大的報業集團,可向來都是負面報道中國的事情。
“我們是來旅遊的。”謝凱平靜地說道。
“旅遊?”卡洛特一臉懵逼,中國大多數人不是連飯都無法吃飽嗎?
“對,我們是一家單位的子弟,單位效益好,專程承包我們國產運十飛機送我們前來參觀首都……”謝凱侃侃而談。
“嘟~嘟~”
突然響起的哨聲,讓謝凱終止了吹牛逼,向著旁邊跑去。
“全體集合!”
“稍息!立正!向右看齊……”帶隊的是勞資處的副處長,汪貴林的下屬,牛季中。
原來部隊後勤轉業的,四十多歲。
上百名經過了長時間軍訓的子弟們,雖然沒穿軍裝,卻表現出極強的紀律性。
“同學們,這裡已經是首都了,列隊登車……”所有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的。
畢竟要吸引各方目光嘛,得高調點。
三輛大巴就停在機場旁邊,整隊完畢的子弟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向著大巴車走去。
“部隊的?”
“不像啊,要是部隊的,肯定就是到軍用機場了。”
“我大姨的兒子在機場上班,聽說是哪家單位的子弟學校今年考得好,單位效益又好,作為福利,他們單位讓這些考上大學的孩子來首都旅遊……”
“屁啊,聽說這些都是那家單位的子弟,出來上學,還得回去的……”
人群中,不斷有人傳播著小道訊息。
好幾名外國記者上前,想要採訪牛季中,卻被他拒絕了。
“這位同志,我是新華社記者張衡,請問你們是部隊單位嗎?”張衡在人群中聽到議論,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他也看到了幾名外國同行被拒絕,還是厚著臉皮追了上去。
無數人都巴不得外國記者採訪呢,可眼前這幫人,太有意思了。
“不,我們只是一家生產單位。”牛季中停下了腳步。
“你們這是?”張衡有些不理解。
“旅遊啊!”牛季中一副你怎麼這麼沒見識的表情。“這些孩子,都是我們單位的子弟,在上學前,已經跟我們單位簽訂了就業合同。這是單位為了讓他們增長見識,畢竟孩子小,平時沒出過遠門……”
張衡更是不理解。
是他落後了,還是國家變化太快?
於是乎,這幾天,首都人民在每天都關注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後,就看到了一直穿著整齊隊伍,不斷地出現在首都各個景點……
“他們這樣搞,以後學生畢業分配,怎麼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