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投集團百億投資的喧囂還沒有散盡,特區的工地正在加班加點地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建設變電站。
可是華投集團除了建立了與內地的技術共享小組,共同消化趙山河如今擁有的一些技術,其他什麼動作都沒有。
只有曾慶生,一直陷入彷彿沒有盡頭的勞心勞力之中。
他不知道,趙山河是如何知道他的,在此之前,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更沒有任何形式的合作。
可是他就這樣將一家規模龐大的公司的組建,就這樣交給了他。
香江總部,不過是一個個技術小組組成的,不涉及任何企業架構,管理方面的事務。
而他曾慶生,現在成為了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
不,不止萬人。
按照現在公司的計劃,要組建超過一百三十家企業,這裡面,最小的企業也不會低於五百人,而最大的,未來可能會發展到好幾萬人。
而這麼大的架構下的企業組建,趙山河就這樣輕輕鬆鬆交給了他。
只是一級管理人員,曾慶生就需要最少應聘五百人以上。二級管理人員,最少需要兩千人。
這麼龐大的組織架構,如今大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可他現在沒有絲毫的志滿意得,反倒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因為他還沒有做出成績,想要坐穩這個位置,他就必須拿出一份答案漂亮的考卷。
只要這次他能夠建立一個穩定的框架,作為組建這個框架的人,在這個團體裡面,就會穩如泰山。
整個十月,他都在香江和內地的六大城市之間飛行。
而內地的各大報刊,也都在封底頁刊登了詳細的招聘廣告。
這次要組建的一百多家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內地以土地入股,不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但是,有一個非常不公平的條件,那就是作為大股東的內地政府與相關行業的領頭羊企業,在企業的管理層沒有管理權。
是的,除了技術領導和中低層領導,高層管理人員一個不要。
除了分紅權,以後的土地購買,股權回購條款比較寬鬆,在管理層面,一個高階管理者不要。
這就導致了整個前海工業區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頭輕腳重。
可是,前海工業區主要是趙山河的資金和技術投資,除了霍老投資五億美金,佔了百分之五的股份,負責國際採購的李中海父子佔了百分之一的股份,內地佔了百分之二十的分紅股,剩下的百分之七十四的股份,百分之百的股權,都是屬於趙山河的。
在這片還沒有建立起來的王國裡,趙山河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沒有人能影響他的決策。
曾慶生首先組建了七個人力資源團隊,負責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招聘。
組建了中高層管理人員團隊之後,將一百三十多家的企業團隊人力資源大權下放。
而他們這六個團隊,只負責監管。
不過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也僅僅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
十一月七日,第一批招收的管理層,加上內地派駐的技術人員和中層管理層,在特區進行了第一次全體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