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梅端著一個托盤上樓來,趙山河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周國偉和宋愛輝一左一右坐在辦公桌前,還在閒聊。
阮梅將茶和咖啡分給了他們,拉了一把轉椅,坐在了趙山河的身邊,開啟筆記本,準備記錄。
“不用記錄,太麻煩。”趙山河轉身從印表機那邊拿來了三張列印出來的紙,分別遞給了他們。
“這是我已經規劃好的接下來的工作步驟,你們看看,有什麼不足。”
只說有不足提意見,這就不是商議,而是通知了。
周國偉瞬間明白了趙山河胸有成竹,宋愛輝也不傻,只比周國偉晚了一步,也明白了過來。接過了這張紙笑道:“我負責管錢,具體操作也不太懂,周律師在這方面應該更有見地。”
周國偉以前是很自傲的人,出身律法世家,家族內有十一個大律師,兩個大法官,還有五個政府高官。
不要說在香江,就是在倫敦,周家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他讀書一直讀到了三十歲,才進入律師事務所工作,工作了十四年,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但他也是最早為趙山河服務的人,親眼見證了趙山河從不名一文到億萬身家。
僅僅兩年多的時間,趙山河猶如火箭一般一飛沖天。
如果是別人,他或許還會認為對方年輕,沒有經驗,能力不足,可是面對趙山河,他沒有一點輕視。
接過了趙山河遞過來的紙,看到這張紙上列印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他戴上了眼鏡,仔細看了起來。
這是一份統籌安排表,上面是一份十六項程式的順序表。
從組建律師團隊,各國註冊專利,到每一筆支出的順序,都列舉的清清楚楚。
周國偉想要挑點刺,可是前後看了幾遍,也沒有發覺哪裡有紕漏。
“很完善的安排,連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區別都注意到了。不過,一百五十份專利,還要在二十多個國家同時申請,這筆費用少不了。
更重要的是,現在極度缺少專業人士,每個不同行業的專利申請,都需要闡述人,可是如果安排專業人士,又容易導致技術洩露。”
趙山河笑道:“所以才需要你這個專業人士來負責組建團隊,補全所有的漏洞。”
宋愛輝從財務角度仔細看了一遍之後,心裡也有了數。說道:“費用支出這方面不用擔心,我會安排兩家會計事務所交叉監督,資金運營。只是,技術方面我不太懂,這些專利,真的有申請的必要嗎?”
趙山河點了點頭說道:“這一百五十份專利只是開端,我需要你們處理好這件事,更需要你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人才,挖掘人才,然後建立一個遍佈全球的穩定的法律團隊。”
周國偉皺了皺眉頭,問道:“難道他們還有其他作用?”
趙山河笑了笑。“如果這一百五十份只是開始,後面還有一千五百份呢?”
這一次,周國偉不說話了,臉上卻露出震驚的表情。
他也明白了趙山河的意思,這個團隊不僅僅是為了申請專利成立,更要建立一個固定的,遍佈全世界的律師網路,專門應對今後可能面臨的專利競爭。
如果是這樣,那他的計劃也要改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