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海忍不住問道:“阿河,恕老朽冒昧,電子產業的發展,基本都是建立在之前技術的基礎上,這中間有太多的技術專利壁壘。我相信你搞出了新技術才敢這樣說,可是你有沒有考慮過,你的新技術,會不會遇到壁壘?”
不愧是做電子行業的,李中海的話的確是一下子切中要害。
趙山河現在要想拿出跨時代的技術,工業基礎跟不上。
就好比後世的手機晶片,基本上都是十二奈米以內的,而現在,最先進的技術還是三十五奈米的。
不想跨越式發展,想要多賺幾年錢,就不能脫離時代太遠。
可是不脫離時代太遠,拿出來的技術就會遭遇技術壁壘。
即便是許多行業拿出了最新的技術,這一點也是避不開的。
所以,許多時候,不是你技術最強,就一定能獨佔鰲頭。
以專利流氓高通為例,他們從九十年代就開始進行CDMA技術的研發,最開始舉步維艱。
新世紀之後,從2G到3G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通訊公司發現CDMA技術在網路應用方面的優勢要強於其他技術。
而這個時候,高通建立了一道幾乎沒有漏洞的專利牆。
不管哪家公司,只要是做智慧手機的,你就避不開高通公司的專利壁壘,只能給他們交納高昂的專利費。
就連蘋果公司這家世界上最賺錢的科技公司,也要被高通剝削。
唯一能跟高通扳一下手腕的,只有三星。
並不是說三星不受高通盤剝,只是因為三星的發展太全面,手裡的專利也很多,透過專利相互授權,可以少交一點錢。
甚至成為高通的同盟,用合作的手段,建立更森嚴的壁壘。
趙山河想要在電子行業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技術封鎖。
而且,還不是某一項,而是任何一個小部件,都會受到制約。
一臺計算機,硬體上就有電源系統,主機板系統,處理器系統,記憶體,硬碟,音效卡,顯示卡,顯示屏,光碟機,滑鼠,鍵盤,音箱等。
進入網路時代之後,還有調變解調器,網絡卡,快閃記憶體系統等等。
每一個配件的技術,都控制在國外企業的手中。
還有那些家用電器,雖然許多技術已經過了專利期,可是最新技術的壁壘,依舊存在。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目前的內地,連彩電的大螢幕映象管,都需要進口。
所以,投資電子行業,最麻煩的不是有沒有技術,而是透過技術儲備,與現有的技術廠家進行談判,得到基礎技術的授權。
這一次,趙山河沉默了好一會兒,才組織好了自己的語言說道:“大規模採購各種電子工廠的生產線,各種儀器裝置,還有與內地的談判,建設工廠,都需要一定的時間。